恒生科技指數下周一登場!指數吸引力何在? 成份股一定升?

- 21 Jul 2020
科技行業的迅速發展,近期新興經濟股受追捧。恒生指數公司將於下週一(7月27日)推出恒生科技指數,被喻為「港版納指」,將會追蹤經篩選後最大30間於香港上市的科技企業。
事實上,早在一個星期前已「聞樓梯響」,科技股率先水漲船高。該指數尚未正式登場,翌日成份股表現亮麗,除了閱文集團(772)股價下跌3%,其餘新貴均上升,部份更錄得逾1成升幅。究竟指數吸引力何在? 成份股一定升? 投資者宜先了解清楚。

成份股名單出爐 「ATMX」比重高
恒生科技指數初步訂為30隻成份股,「ATMX」成功入選,實屬預期之內。按7月17日的股價計,投資者四大科技愛股--「ATMX」,即阿里巴巴(9988)、騰訊控股(700)、美團點評(3690)、小米集團(1810),佔指數的比重分別為8.53%、8.52%、8.33%和8.11%,合共所佔比重為33.49%。而手機設備股舜宇光學(2382)的比重亦逾8%,佔8.02%,排行第5。

由於「ATMX」的比重高,相對較為集中,指數表現較容易被「舞高弄低」,風險較高。可能要待更多重磅科技股回港上市,並納入科技指數後,指數比重會更趨平均。恒生科技指數的成份股,將每季進行一次檢討。

恒生科技指數=納指100?
市場將恒生科技指數稱為「港版納指」。大家常講到的「納指100」,顧名思義是包括100家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的上市公司,集中了較大市值的科技公司,當中的選股機制,包括須在納斯達克獨家上市(2004年前於美國其他交易所上市可獲豁免)、上市兩年、市值為納指首百位,及非金融類的股份等。
至於恒生科技指數的選股範疇,主要涵蓋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並考慮合資格公司是否利用科技平台進行營運、研究發展開支佔收入之比例,以及收入增長。同時,更設有快速納入機制,合資格企業在上市後第10個交易日收市後便可獲納入,無須於主板上市超過2年。因此,今年6月來港作第二上市的京東(9618)和網易(9999)亦榜上有名。

指數長遠吸引力高
隨著市場更重視新經濟股,以及憧憬更多中概股回歸港股,可以預視恒生科技指數,將成為繼恒指和國指,第三個本港的旗艦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無礙對市場具有相當賣點,縱使與恒指和國指涵蓋的股份可能有重疊,但各指數亦定位不同,追蹤不同概念股。恒指覆蓋行業更全面,待往後納入更多第二上市和WVR股,將更具代表性,因此相信不會輕易被取代。
參巧過往數據,顯示恒生科技指數在2019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回報,分別高達 36.2%和35.3%,對比同期,恒指的回報為11%和-13.3%。恒生科技指數市盈率達45倍,估值絕對不低,但市場對於科技公司普遍以願意以較高的溢價看待,往往估值較高,遠比恒指的12倍,同時波動性亦較恒指為大。長遠而言,預期恒生科技指數將繼續跑嬴大市。

至於成份股新貴只升不跌? 對比晉身恒指成份股,相關基金需要被動買入以追蹤恒指,但始終恒生科技指數尚未有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和衍生工具等產品,因此仍要等待相關期貨及衍生權證推出,才會吸引資金追蹤和流入。再者,新經濟股近期已累計不少升幅,有關的利好預期已經反映,而港股短線仍存有不明朗因素,故暫時不建議高追「成份股」,待回調時再跟進。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EsquireHK.com屬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roup(SCMP)旗下業務,而
SCMP為阿里巴巴持有,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