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品牌Stanley逆襲故事】G-Dragon、Jennie都推!解構百年老牌保溫杯變潮物的社群行銷術

- 16 Jun 2025
Stanley保溫杯近年成為炒賣熱潮,特別是限量版或聯名款如Stanley x Starbucks「冬季粉紅」保溫杯,原價僅約50美元,但在eBay、Mercari等二手平台經常被炒至300美元甚至更高,極端個案叫價曾高達1.1萬美元(約8.7萬港元),雖然部分屬惡搞,但普遍成交價仍遠超原價。
每逢新品發售,粉絲凌晨排隊搶購,部分人更為搶杯發生爭執。Stanley杯炒賣已形成完整二手市場,Facebook群組、StockX等平台都有大量交易,部分熱門款平均炒價達兩至四倍原價,成為近年最火熱的潮流炒賣品之一。

Stanley這個擁有110年歷史的保溫杯,最初造給戶外工人、藍領勞動者和二戰飛行員使用,鋼製真空瓶因耐用、保溫性能強而被大量使用。然而你或許想不到,2020年後它竟逆轉成為時尚潮人眼中的「潮物」。這股爆紅浪潮,不只來自功能上的突出,更是行銷、社群、偶像三力同時擊發的化學效應。

2020年,曾在Crocs擔任首席行銷長的Terence Reilly接手Stanley。他深諳運用社群力量和跨界聯名的方法,將品牌重新定位於年輕市場。

Reilly眼中的Quencher系列,是一款具備吸管與手把的保溫杯,容量大、外型鮮明,卻在初推出不久後因銷量平平差點被下架。直到與部落格「The Buy Guide」合作推出首批一萬支,結果在短短幾天內售罄,這才為Stanley重啟社群話題與品牌能見度。
隨後TikTok和Instagram迅速點燃這場潮流革命,「StanleyTumbler」標籤下的短片在平台累積數十億觀看,成為全民議題。

2023年11月,一段展示汽車被燒毀但Stanley杯內冰塊依然沒融的小影片火遍網絡,短短五天便吸引超過8300萬次觀看,最終飆破9500萬次。這場事件更被Reilly迅速化為品牌資產,他不止送出新杯,甚至送車給當事女車主,將原本可能造成負面形象的風險轉化成品牌正面曝光,為Stanley貼上「有情有義」的標籤。

除了事件行銷,Stanley亦善用限量聯名策略。品牌先後與Target、Starbucks、Pendleton合作推出系列,並邀請Post Malone、Lainey Wilson、Lionel Messi等擔任合作夥伴推出限量款。限量款上市通常在數分鐘內被掃光,甚至出現在二手市場上以高於原價三至五倍的價格交易。戰略運用飢餓行銷,將產品從「實用工具」轉換為具收藏價值的潮物。

從銷售數字可見Stanley轉型的成功,2019年銷售額尚僅有7300萬美元,但到了2023年一舉攀升至7.5億美元,增長超過十倍,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戶外配件品牌之一。而單靠Quencher系列,Stanley在2023年賣出約1,000萬支,使其成銷售主力。
明星效應在這波潮流中扮演關鍵角色。韓國天王G-Dragon、BLACKPINK Jennie與Rosé幾乎每天出現在現場或私拍中都會拎著Stanley保溫杯,特別是Daisy花款更成為G-Dragon的「標配」。Jennie甚至於2025年的聽歌會中親自送出Stanley保溫杯給粉絲,成為焦點話題。

國際巨星Post Malone不僅簽有迷彩聯名款,令其粉絲呼應風格更為鮮明;足球天王Lionel Messi的Mate系列則完成了品牌的全球化連結。

除了KOL效應,也有不少Fun Fact俾人話題性十足。有TikToker利用3D打印DIY板夾制作吸管把手與掛飾,相關影片吸引1400多萬次播放;又有資料指出單支Target限定款曾引起排長龍衝突狀況。更有趣的是,Stanley被罵名混淆為NHL的Stanley Cup,但原來毫無關聯,卻成為幽默素材。

然而,潮流一面亦引來環保與市場挑戰。品牌以「Built for Life」(長青耐用)為口號,但隨著限量款、收藏款蜂擁而至,不少人不禁質疑:一生只需一支,為何買十支?同時有報導指出產品焊接結構可能含鉛,儘管公司聲稱符合FDA安全認證,但信任危機已造成部分媒體與消費者關注。加上Yeti、Hydro Flask等競爭者迅速增溫,飲具品類的整體增長率正從先前38%滑落至14%,市場出現明顯飽和壓力。

面對這些挑戰,Stanley亦在探索新出路。品牌於2025年推出了PcTour防漏吸管款,又打算與Lionel Messi合作推出Mate系列,主攻喜愛實用與收藏的男性市場。同時也在研究環保回收路線,為原本僅靠傳統產品延續的老牌注入新生命。籌備可轉債以擴充產能,也顯示品牌正積極應對爆款後遺症,並正式進入亞洲市場。

Stanley 的成功,其實是一堂品牌行銷課。它保留了核心品質,運用社群裂變與明星背書迎接新世代,主動以限量創造稀缺感,同時將危機轉為曝光機會。但若未來能順勢打造環保回收機制、不落入過度消費陷阱,Stanley 有機會不只是潮品,更成為持久的「生活符號」。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