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見新樓盤名字,更懷念80年代屋苑名稱與廣告的簡潔

Esquire HK - Park Chan
  • 8 Jun 2017

近來新樓盤「海之戀」成為城中熱話,一來爆買,二來樓盤名竟跟「戀」字扯上關係,第二期「愛炫美」更加突破,又炫又美,單看名字我以為是自拍神器!有突破當然無問題,但單從文字角度睇,我反而懷念80年代屋苑名字的低調簡潔。

首先講明,今時今日大家有能力買到樓已經好厲害,但作為文字人,站在文字立場,看見屋苑的名字愈來愈誇,的確驚訝。有時望見樓盤廣告,都想查字典,因為根本不太懂得發音!最經典的樓盤名字,當然要數位於調景嶺站的都會駅,樓盤地點交通都一流,建於鐵路上蓋用上日本字「駅」,也是可以理解,但我偏偏不懂怎讀,因為「駅」是「驛」的日本簡化漢字,難度讀作「役」?還是突然日文上身讀「えき(eki)」?原來發展商最後選擇讀作「站」,到了今天又有幾多人知道呢?

但那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如今有更多幾乎要查字典的樓盤名字出現,例如「皓畋」,其實頗有心思,讀音上與何文田扯上關係,但大家初見都不太肯定讀音,亦成為一時熱話,英文名「Mantin Heights」無論是意思或讀法反而更直接。另外一個「䨇寓」,簡直是活了三十多年未見,原來好彩都係讀「雙」,差點以為讀「隻」!

除了「讀唔到」及「唔識讀」之外,近來的「豪宅」名字已經超脫了90年代的「豪庭」、「豪園」的規範,因為「豪」字都不夠表達,拉上「威尼斯」、「巴黎」亦嫌老土,如今當然要「天」、「海」甚至「王」、「龍」扯上關係,才夠霸氣,海之戀是一例,更有天寰、 星漣海,令人想到皇氣的有帝峯‧皇殿、傲瀧、珀御、瑧璈、匯璽、帝滙豪庭等等。更有些樓盤名真的令人嘖嘖稱奇,如「御門.前」到底是否住在別人門前?如果是大清的御門前,可能是天安門廣場了!而「御葡萄」,到底是否住了就叫人「葡萄」?有時單睇名字,你根本不會知道這就是樓盤名字,上的士之時,的士司機不熟樓盤市場的話都可能會「下?」一聲。

見返80年代或者更久遠歷史的屋苑名字,不少都跟地方扯上關係,例如荃威花園、沙田第一城,取名除了用地方名之外,不少都是簡單而低調的字詞,如九龍灣德福花園、屯門置樂花園、北角和富中心這些都是圍繞一個核心,就是簡單的安居樂業,就算是九龍塘豪宅,也不過是叫作碧華花園,低調而大方,而且實用率更高見93%,喂,真豪宅呀,如今你買1000呎有多少實用率?

再睇睇80年代的樓盤廣告,例如黃埔花園的tagline是「實現理想好家園」,賣點是擁有平台花園,各式生活基本電器設備,有交通有配套,更有文娛設備,當年高檔級數的理想家園,其實就是生活中各式生活配套齊備,賣的不是甚麼奢華生活,其實直到今時今日,你真的需要住龍宮名字的劏房嗎?你需要的,其實還不是跟幾十年前一樣嗎?就是要安居樂業而已。

又例如英皇中心這句簡直中要害,「室雅何須大」,是的,單位不大,但間格四正,三面單邊,房房有窗,細,但真正用得著,但看看如今又有多少「名字巴閉,設計濕滯」的樓盤呢!

taikoo

八十年代的電視廣告,無論是大埔中心抑或是太古城,賣的不是外國人在開party、搞晚會,而是真實的香港人家居生活,圍繞的都是真實的衣食住行。可能你會說,八十年代,經濟剛起飛,那個年代的香港人,需要的並不多,只要有一瓦遮頭已經心滿意足。

taipo

但是回看今天的香港人,雖然經濟更進步,但老老實實,不少香港人其實三十年無變,直如許文彪所言:「你出去問下人,是但問一個人,問下佢地想要啲乜嘢!佢哋答案好簡單,只係想要一間好普通好普通嘅樓!」大家根本無變,只是想要安居樂業,一個簡簡單單的家,甚麼名字根本不重要,就算你的新樓盤是「無工作平台新村」、「非劏房花園」、「八成實用城」,但真的能夠回到無工作平台、非劏房細單位、八成實用的話,吸引力肯定更大。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