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代清酒介紹及入門推介|十四代是如何成為日本清酒之王?

Esquire HK - Benjamin To
  • 07 May 2025

在日本清酒界,人氣王者十四代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從日本山形縣的高木酒造走到國際拍賣場,十四代的每一瓶都牽動愛好者的心弦,動輒數千港元的價格令人咋舌。究竟何以讓這款清酒炒至天價?對於清酒新手而言,又應該如何踏入十四代的世界?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十四代與高木酒造

十四代源自創建於1615年的高木酒造,位於日本山形縣村山市,擁有逾四世紀的釀造歷史。第十四代傳人高木辰五郎於19世紀奠定品牌根基,而現任社長高木顯統(第十五代)將其推向巔峰。高木酒造以精選山田錦米與手工釀造聞名,堅持小批量生產,專注純米吟釀與純米大吟釀。這種對品質的執著,使十四代從地方酒廠蛻變為全球清酒標杆,深受米芝蓮餐廳與收藏家青睞。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為何十四代如此昂貴?

十四代的高價首要源於其稀有性。高木酒造年產量極低,僅數萬瓶,遠無法滿足全球需求。釀造採用頂級山田錦米,精米步合低至35%甚至23%,耗費大量稻米(1瓶需數公斤米)。手工釀造與獨家酵母「龍泉」進一步限制產量,每批酒需數月發酵,工序繁複。這些因素使十四代成為稀缺珍品,供不應求的現實直接推高價格,尤其在香港等國際市場,溢價現象更為顯著。

十四代的價格飆升與市場熱潮密不可分,位於東京大塚的居酒屋-串駒本店,率先推廣十四代,點燃東京清酒熱,促其聲名遠播。隨著清酒出口激增,十四代在香港、歐美的高端餐廳炙手可熱。拍賣會上,特定年份的「龍泉純米大吟釀」曾以59.8萬日元(約HK$32,000)成交,收藏家視其為投資品。社交媒體與飲食文化推波助瀾,使十四代成為品味象徵。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十四代的酒標設計

十四代的酒標設計極具辨識度,除了純米大吟釀、吟釀等大家熟悉代表精米步合度的標籤,亦雅緻地呈現酒款名稱、酒米種類與釀造技法,譬如「角新」所指的是每年12月至2月期間新鮮出荷的季節生酒,帶有活潑果香與微氣泡感;「秘伝玉返し」則為高木家傳獨門技法,以酒粕蒸餾製成燒酎再融入清酒之中,賦予酒體柔潤甘甜的細緻口感;「中取」則選取發酵中最精華的中段酒液,確保細膩平衡的品質。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酒米的選擇亦是十四代風味深度的關鍵所在,除了常見的山田錦、美山錦與愛山外,兩款由高木酒造自家開發的米種尤其值得一提:「龍の落とし子」歷經十八年培育,展現出草本與果香交織的層次變化,口感純淨凝練;而「酒未来」則結合細膩酸甜與柔和酒質,專為山形風土而生,是許多十四代經典款的核心元素。

至於品牌旗下備受追捧的高階酒款,則往往採用獨立命名以彰顯其工藝高度與個性風格。龍泉、白雲去來、万虹、龍月、双虹、七垂二十貫與極上諸白皆為其中代表,酒名充滿詩意亦帶文化氣息。其中「龍泉」以蜜桃與椰香交織的果韻與絲滑質感見稱,常被譽為清酒中的藝術高峰;「龍月」則散發熟瓜濃香與平衡旨味,口感無瑕,深受資深藏家與行家推崇。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十四代入門推介:特別本釀造 本丸 秘伝玉返し

這款被視為十四代的經典入門酒款,酒標上的「本丸」意指城郭核心,象徵其在十四代系列中的基礎地位,並採用高木酒造獨創的「秘伝玉返し」技術,將精米酒粕蒸餾成燒酎後巧妙勾兌,賦予酒體甘甜順滑的獨特風味。入口散發蜜瓜與柑橘的清新果香,中段轉為圓潤飽滿,尾韻帶微辛,餘韻悠長,適合冷飲搭配海鮮或刺身。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十四代入門推介:吟撰 吟釀

十四代吟撰 吟釀是進階入門的絕佳選擇,以精米步合50%的吟釀級工藝釀造,展現高木酒造對細膩風味的追求。酒標「吟撰」意為精選吟釀,凸顯其清新與層次感。開瓶散發青蘋果與鳳梨的討喜果香,入口柔和,酸甜平衡,帶微氣泡感,尾韻乾淨俐落,適合冰鎮後細品或搭配壽司、白魚料理。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十四代入門推介:角新 本丸 生酒

角新 本丸 生酒是十四代的季節限定入門款,酒標「角新」指12月至2月新鮮出荷的生酒,未經火入殺菌,保留原始鮮活風味,入口帶來白桃與水梨的多汁果香,伴隨微氣泡感,酒體圓潤,尾韻略帶辛口,平衡清爽。

Esquire Picks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