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無可避中國製造

- 14 Jun 2017
小時候家裡都喜歡用國貨,由乒乓球拍到熱水壺, MADE IN CHINA就等同於實而不華。但到長大後,經驗中國市場改革開放,廠家為賺快錢,集中火力製造價格低而質量同樣低的產品,並傾銷至全世界。一段時間的經驗累積之下,我們有了「中國製造的會爆炸」這普遍認知。
有些香港人要避、想避,但避無可避是我們大致上心知肚明的,然而當中有些有趣的事實與數據,聽來知來笑笑無妨,至於是苦笑還是大笑,就看你心胸了。

籃球鞋
「New把能」比起New Balance更正牌當然是把我們都嚇傻了,但講波鞋,中國的品牌又能否登上大雅之堂?現時在NBA裡,主要有兩大中國運動牌子被大眾所注視著,分別是安踏(Anta)及李寧(Li-Ning),前者的代言人,有這幾年揚名的勇士隊主將Klay Thompson;至於李寧則有曾經的巨星Dwyane Wade。有人問穿上中國品牌後球員有沒有因此增加了受傷機會?Klay Thompson出道至今無病無痛,而Dwyane Wade幾次較嚴重的受傷,都是他在穿著Converse及Jordans時發生的,所以也不關李寧事。只不過提一提,李寧牌的口號是「一切皆有可能」,熟口熟面?無謂提了。

電話
2016年電話手機市場,Samsung繼續雄霸市場,全年市場佔有率達到20.4%,緊隨其後的Apple以14.4%站穩第二位。你或者不知道的是,佔據第3至第5位的品牌分別是Huawei華為、OPPO歐珀及Xiaomi小米,三家國內公司所佔的市場總數加起來達到19.0%,非常接近首位。數據上,以同類型規格的產品計,國內機種比起Samsung手機定價便宜約20%,數目不算少,所以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尤其戰績彪炳。當然,有關保安和個人資料安全的問題,是導致其在發達國家發展較慢的原因。

汽車
中國自己發展的汽車品牌不少,比較有名的如東風、紅旗等有些你應該都有聽過,不過如果要你買一台的話又是否願意?其實你未必知道的是,中國汽車品牌雖然暫時仍未走到世界,但幾個廠牌卻早和國際知名集團建立了合作,好像BAIC北汽集團就為國內生產Hyundai及Mercedes兩個品牌的汽車、Chery奇瑞汽車的服務對象就有Jaguar及Land Rover 、GAC廣汽則生產所有Honda品牌的國內出品。所以如果你身處國內,開的是中國製造的國際品牌,信心又有多少?

酒店
由於資金龐大,中國對各行業都顯示出濃厚興趣,尤其是一些需要長時間建立品牌形象的類別,就更擅長於直接收購相關品牌。當中如酒店業,就是國內公司喜歡投資的項目。其中一個相當矚目的,就是復星國際自2010開始經歷5年收購戰,成功將法國公司CLUB MED收歸旗下。現在CLUB MED除了在世界各地的度假村之外,也積極於國內發展,而這批掛著CLUB MED旗號的新項目,則名正言順是MADE IN CHINA了。

足球
衣食住行你避無可避,就連人生最有趣味的足球,也被中國力量慢慢染紅。我較早前寫過的一篇「米蘭雙紅」,講的就是意甲兩隊傳統勁旅國際米蘭及AC米蘭,都先後被中國財團成功收購。而這兩隊強隊僅作為諸多被中國資金收購的例子,英超的阿士東維拉也是其一。再來的擁有紅色資本背景不過還未完全被收購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就連英超土豪鏝城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