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入學試難題:「你願意當吸血鬼還是喪屍?」你會怎回答?

- 19 Oct 2018
如果要在英國牛津大學讀書,你不只要成績,更加要想像力無限!因為今年有一條這樣的題目:你願意當吸血鬼還是喪屍?(Would you prefer to be a vampire or a zombie?)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答?

或者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想過這種問題,就算有,都只會在小學生之間去討論,你想在十五歲之後找人去討論這問題都難,甚至乎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會去想這種問題。但問題就是,牛津大學萬靈學院今年偏偏有這樣的考題!

不過,可能你未必知道甚麼是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事實上這是得名於每年11月2日的All Souls' Day,而這日是用作紀念及追思亡者,特別是已亡信眾的瞻禮日。而萬靈學院於1438年已經建立,紀念百年對法戰爭中戰死的英靈,當年更獲得國王亨利六世的建院特許憲章,所以亨利六世是萬靈學院的創始人之一,所以大有來頭!

要去想自己要當吸血鬼還是喪屍,首先要思考的,作為「某物」後的人生的意義,這種想法要套用在石頭還是樹木都可以。我嘗試以電影作文本為根基,作為分析的基礎。無論是在《28日後》以至《生化危機》等不同的喪屍電影之中,大部份喪屍幾乎都是無思考,只有身體的反應異常敏捷,但最終要滿足的,都只是非常生物層面的生理需求,就是獵食及進食,而似乎在生活中,就只剩下這一環,最後跟動物本能無異!

而且喪屍看起來都充滿憤怒的感覺,沒有快樂與休閒的空間,而且由於進食習慣的問題,總是一身血腥,污穢不堪,無論是怎麼設想,都沒甚麼意欲令人想當喪屍。

換一個角度看,吸血鬼在當今的電影文本中,大多成為優雅的代表,都是上流社會,擁有類近blue blood的血統與家族,幾乎掌控了不少黑暗權力與財力在手,加上經常都是俊男美女,就是食物換了血液而已,多吃點豬血、鴨血糕可能就差不多了吧?

而最大的缺點,就是只能在室內或晚上出沒,這也沒差,只要生活的環境是在香港,你就沒問題了,住在圓方上蓋,下樓就有商場食肆,然後又有停車場,上班也可能在ICC,幾乎都不用走出室外嘛,多好?所以,我的結論是,我情願當吸血鬼好了!
而除了「願意當吸血鬼還是殭屍」之外,還有另一個奇怪問題,都是令人值得深思的,不如一起想像一下可以怎回答?

「Google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嗎?」 (Does Google know us better than we do?)
大家經常口頭都在說,有問題就問google大神,圖書館查資料?誰還會做?問朋友問老師?Google更快吧,但在大數據的世代之下,到底我們的個人資料,是否都已經全在網絡世界之上?

而Google早已掌握了你的一切?例如你的日程、旅行、搜尋,全都給Google知道了,這堆數據組成了一個更宏觀更有數據性的你,可以按時推介你可能會喜歡的商品以至行程的廣告,有時甚至會以為,Google怎麼知道你正有此需要的!

可能你覺得,這些問題沒有甚麼建設性,都是「亂吹」出來的回答,但是背後要看的,除了是你的想像力與思考方法,愈是跳出知識與書本外的思考,愈是知道一個人本來的思考模式如何,如何連結不同範疇的思考,去作出一個推論,這可以看得出死讀書與真正聰明人的分別!不如你也來考考你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