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尋寶!阿里巴巴買得未?

Trury Wong
  • 9 Apr 2020

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大家的生活模式有所改變,很多人宅在家中,抑或在家工作(WFH),盡量減少外出。就連「宅經濟」亦是投資策略的方向之一。阿里巴巴(9988)作為內地電商界的「一哥」,在電子商貿市場具優勢,加上集團近年積極開發其他業務,致力發展雲業務,以及外賣餐飲服務「餓了嗎」,長遠而言數字化乃大勢所趨,支撐未來的業績增長。

阿里巴巴去年11月在本港掛牌,今年1月份曾經高見227.4元,期後跟隨大市下滑,近日本港上市價(176元)失而復得。相信不少投資者已經心癢癢,究竟目前是否合適時機入場?

1. 活躍消費群

1. 活躍消費群

阿里巴巴旗下零售商業業務,包括天貓丶淘寶,批發商業業務如Alibaba.com。旗艦電商平台淘寶,在2003年創立,已經具有相當知名度,2019年度,集團在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達7.11億,按年淨增加7,500萬,其中超過6成的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可見其依然不斷滲透。另外,2019年底的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MAU,Monthly Active Users)達8.24 億,較2019年9月增加3,900萬。

發展多年,集團累積了大量消費者偏好數據。例如,數據可以用於不同市場的平台和頻道。例如,淘寶的搜索結果,不單展示淘寶商家的商品,而且顯示天貓商家和品牌的商品,為其他平台作「引導」,增加流量。

2. GMV

2. GMV

除了注意用戶以數億計之外,集團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交易總額)年年遞增。截至2019年3月底止年度,內地零售市場GMV高達57,27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兩成。阿里巴巴創立的11月11日「光棍節」網上購物日,在2019年度「雙11」的各零售交易市場,合計的GMV達到2,684 億元人民幣(384億美元),較2018年度增加26%。

截至2019年12月底止第三財季,阿里巴巴的核心電商收入佔比達到88%,按年上升37%至1,414.75億元人民幣,惟按季增幅收窄2個百分點,要留意未來增速是否繼續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19年12月底止第三季度,股東應佔的淨利潤523.0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58.3%,而首三季度純利1,461億元人民幣,錄得按年升幅1.37倍。

3. 雲業務

3. 雲業務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為中國最大的公有雲服務(包括PaaS和IaaS服務)提供商。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發表報告,在全球雲業務中,首五名最大市佔公司分別為亞馬遜、微軟、阿里、IBM和Google;其中阿里雲增速為市場首五名之一中最快。

截至2019年12月底止第三財政季度,集團雲計算業務的收入,首次超過100 億元人民幣。由於來自公共雲與混合雲業務,收入貢獻均實現增長,雲計算的季度收入按年增加62%至107.21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6.6%。雖然阿里雲業務仍處於虧損階段,但隨著更多應用轉移到雲端,阿里雲的收費料提升空間,對集團的貢獻佔比增加,憧憬未來的盈利潛力。

4. 軟銀減持 疫情影響

4. 軟銀減持 疫情影響

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軟銀(Softbank,日:9984),據阿里巴巴招股書,持有阿里發行股本25.2%。軟銀早前公佈,打算出售近5萬億日圓(約410億美元)資產,以用作一項2萬億日元的股票回購計劃提供資金,並削減負債。投資界憂慮阿里巴巴將成為軟銀沽貨目標,估計軟銀料出售約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至於肺炎疫情,波及內地的零售市道,部份商店和餐廳未能正常運作,供應鏈和物流運輸都受到影響。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更涉及商家管理收費和佣金收入,可能也會出現收入的負增長。

5. 止跌回穩

5. 止跌回穩

阿里巴巴股價在2020年3月19日低見167.6元,不過期後止跌回升,先後重上10天和20平均線,技術走勢向好。縱使阿里巴巴今年首季度的業績存憂慮,但當疫情緩和,相信成績表會交出高速表現。集團具有長線投資價值,而且經調整後估值吸引,建議投資者185元以下分段階買入,中長線阻力為227元,潛在升幅逾2成,若然跌穿167.6元,宜止蝕離場。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
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EsquireHK.com屬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roup(SCMP)旗下業務,而 SCMP為阿里巴巴持有,特此聲明。)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