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股」開動,能否借助施政報告再行?

- 19 Sep 2025
載通國際(62)為本港主要公共交通營運商,其核心業務以專營公共巴士為主,旗下九龍巴士(九巴)和龍運巴士佔集團收入9成。集團近年在業務穩健基礎上,積極拓展新能源和物業投資。根據最新《2025年施政報告》,港府將進一步推動電動車充電樁的建設,目標是在 2028年底前,於全港提供 3,000支高速充電樁。載通國際的中期業績表現理想,刺激股價顯著造好,未持貨投資者是否時機跟進,可留意以下五大因素。

經營盈利升9成 恢復派中期息
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載通國際的收入42.3億元,按年增加4%,主要受專營公共巴士車費收入推動。今年上半年,純利增加58%至1.9億元;在撇除投資物業及發展中投資物業的公平價值變動之影響後,未經審核股東應佔基礎盈利為2.8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億元增加1.4倍。期內,經營盈利3.55億元,按年增加91%。

今年上半年,融資成本下降5成至2,680萬元,主要由於集團的平均銀行貸款減少,以及集團的平均年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4.53%減少至今年上半年的3.12% 所致。集團恢復派中期息,每股現金0.3元(可以股代息),去年同期並無派中期息。倘若本年度末期息與去年相同,為每股0.5元,預期全年股息為0.8元,現價計預測股息率為7.5厘,具有一定吸引力。

燃油成本減少 專營巴士業務改善
專營巴士業務為集團重要的收入和盈利來源。今年上半年,專營公共巴士服務車費收入按年增加4%至38.9億元,佔總收入的92%
九巴作為集團的旗艦子公司,今年上半年錄得除稅後盈利達1.77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2,190萬元,按年大幅增加7.1倍,主要由於車費收入增加,及燃油價格下降導致燃油成本減少。由於自 2025年1月5日起票價上調,帶動今年上半年車費收入上升4%至35.78億元。另外,因全球油價回落,燃油成本減少17.6%至4.16億元。不過,工資上漲導致員工成本上升,抵銷部分影響。
另外,龍運巴士2025年上半年的除稅後盈利2,520萬元,按年上升17.2%。受惠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機場需求復甦,並增加轉乘優惠,帶動載客量有所提升。

車廠增設充電設施 開放公眾使用
集團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2025年上半年九巴共添置10部歐盟六型巴士,另外,共有7部電動巴士和91部歐盟六型雙層巴士將在今年下半年等待發牌。九巴計劃在不同車廠增設充電設施,並開放予其他商用車使用。由於巴士多數在晚上充電,白天車廠閒置,正好補充日間公眾充電高峰需求,避免資源浪費,同時帶來額外收入。
根據最新《2025年施政報告》,港府將進推出總額達30億元的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目標是在 2028年底前,在全港提供 3,000支高速充電樁。同時,港府規劃 6幅土地作為高速充電站用途,提升充電效率與覆蓋率。政府支持電動交通轉型,憧憬集團潛在與政府合作或取得補貼。

股價今年累計升4成
今年上半年,由於提升車隊和The Millennity發展項目,集團的資本性支出2.68億元,按年減少45%。借貸淨額由2024年底的22.8億元,減少至今年6月底的20.69億元。隨著The Millennity 發展項目分階段開業,以及專營巴士業務穩定,資本開支將會逐步減少。
載通今年中期業績有驚喜,刺激股價8月22日裂口上升,今年以來累計升幅逾4成。走勢上,各主要平均線呈順向排序屬利好,9月10日高見10.84元遇到阻力,MACD熊差距擴大,STC %K線走低於%D線,高位有待整固,未持有可候低於10.2元水平吸納,中線目標12元,不跌穿9.4元可以繼續持有。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
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