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豐銅鑼灣】逆市擴展進駐名店!從小藥房到全港連鎖大集團 究竟是怎樣創造零售神話?

- 29 Aug 2024
最近幾年,本港市道面對不少挑戰,不過,儘管大環境不佳,連鎖藥房龍豐集團依然逆勢擴張,經營得有聲有色。
其集團老闆「藥房大王」謝少海,最近以1,800萬元沽出上水皇府山5座的高層A及B室連盤,其中A室是謝少海於2006年透過旗下「大豐發展有限公司」名義,以601.79萬元買入,而B室則是他老爸謝樹源同年以590.66萬元入手,之後2017年謝少海以遺囑執行人身份繼承。
今次合併轉手,帳面賺607萬元,於樓市沒人夠膽承接的情況底下,賺幅相當不錯!

說回龍豐集團,自1992年開業,最初只是一間小藥房,現在已發展成擁有14間分店的連鎖藥妝百貨,實在非常厲害。
早於2019年,上水石湖墟除了藥房,見得最多就是「龍豐」兩個字,藥房遍布新康街、新豐路和龍琛路,一共8間分店!
2018年6月,集團在旺角奶路臣街開設了佔地6700呎的最大藥妝旗艦店,當時租金約200多萬,開幕時更邀請不少藝人到場,包括喬寶寶等;2022年,集團就登陸中環,開了達6000呎,樓高兩層的龍豐Mall旗艦店;而在2023年,集團又在尖沙咀最旺的廣東道開了第14間分店,開業時獲得不少知名人士、藥妝品牌到場支持,而業界知名零售品牌如馬百良、曼秀雷敦、撒隆巴斯、必理痛、嘉里醫藥等等送上開業花籃支持,花籃長達100米,足以覆蓋半條廣東道,當時出席剪綵的嘉賓也相當豪華,包括「木器大王」傅世彪、瑞生控股國際集團主席傅世彪、副主席及行政總裁傅嘉俊、恆基兆業地產的黎永堅和港九藥房總商會會長鍾錦榮及理事長林偉文等。

龍豐集團除了與業界品牌之間的合作關係非常密切外,謝少海與新界鄉事派的關係更是親近。
當位於粉嶺的「康美化妝城藥房」開張時,連鄉事委員會主席簡炳墀也特地到場為醒獅點睛。

2023年末,龍豐集團更取代Foot Locker,承租家樂坊1.8萬平方呎的大舖。
家樂坊的大舖開幕後,龍豐集團又重返沙田,選址沙田中心開設新店。
即使消委會早在2011年揭發龍豐藥房曾售賣偽冒藥物,並在當年公佈的18間售假藥藥房中,龍豐佔了3間,涉及37種藥物,最終只被罰款二千至三萬元不等,然而龍豐集團的產品種類豐富,從醫藥保健、美妝護膚到母嬰、食品、個人護理、清潔日用品,甚至寵物用品一應俱全。
加上龍豐能在一站式購物體驗中,為客戶提供來自日本、泰國、韓國、歐洲、美國和澳洲的商品,尤其是早前因疫情影響而短缺的必理痛,龍豐也能穩定供應,且價格相當親民。
儘管曾遭遇淋墨水等負面消息,龍豐集團的擴張計劃仍未受阻。

事實上,1967年出生的謝少海被譽為「藥房大王」,他為人低調,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然而,他不僅是龍豐集團的董事總經理,還以特別邀請身份擔任黑龍江政協委員會委員及新界潮人總會名譽會長,顯示其背後擁有廣泛的人脈。
在短短二十多年內,謝少海憑藉一己之力,將龍豐集團發展至遍佈全港的十多間店舖,粗略估算其資產達8億,令人驚嘆。
除了藥房生意,龍豐集團還涉足「龍豐地產」和「龍豐牛雜」,各方面都相當成功。

謝少海在物業投資方面更是出色。2018年10月,他以約1.1億元購入上水符興街41A及41B號全幢物業,然而被競爭對手以高出27%的價格截糊。
最終,業主向龍豐提出1,000萬元的賠償,經過數周磋商,龍豐決定以1.4億元成交,比原定價格高出27%。
事實上,謝少海早在90年代便開始在大埔、上水等地購入多個物業,並趁樓價高漲時賣出。2009年,他名下的龍豐藥業(總店)有限公司以1,990萬元買入大埔富雅花園地下四間舖位,並於2017年以6,000萬元賣出,獲利4,010萬元;他於2005年以1,790萬元買入上水新豐路103號,並於2014年以8,800萬元賣出,大賺7,010萬元。自1999年起,他透過低買高賣的策略,已賺取至少1.4億的收益。

謝少海甚至連陰宅生意也不放過,於2011至2013年間申請將工廠大廈改建為龕位。
他任董事的巨豐(香港)有限公司於2009年以1.5億購入粉嶺業暢街的6層高貨倉,並計劃改建為擁有8萬個骨灰位的龕場,預計可帶來超過10億的收入。
然而,最終因城規會認為該工業地帶不適合改建龕場,這個黃金夢未能實現。
儘管如此,龍豐藥房生意卻越來越好,謝少海的商業頭腦依然令人敬佩,未來的發展仍充滿無限可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