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股價有機會再創新高?投資前要留意的5大因素

- 24 Jul 2025
隨著串流影音平台的普及,大家坐定定收看電視台節目的時間相應減少。受《魷魚遊戲》第三季等熱門節目帶動,Netflix(NASDAQ:NFLX)今年第二季度業績表現好過市場預期,收入突破110億美元,並上調全年收入預測。
Netflix目前市值已經突破5,000億美元,利好因素已經在股價反映,抑或有機會再創新高? 可以留意以下五大因素。

1純利增幅超過4成
截至今年6月底止第二季度,Netflix的收入按年上升16%至110.79億美元,主要受惠於會員數量增加、訂閱價格提高,及廣告收入增加。第二季度,純利31.25億美元,按年增加45.6%,經營溢利上升45%至37.75億美元,無論收入及利潤均超出Netflix預期,同樣亦優於市場預期。經營溢利由2024年第二季度的27.2%,擴闊6.9個百分點至34.1%。季度每股盈利(Diluted EPS)為7.19美元,高於預期的7.08美元,去年同期EPS為4.88美元,按年增加47%,高於預期的7.08美元。

Netflix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United States and Canada,UCAN),其次為歐洲、中東和非洲,Europ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EMEA)。Netflix今年1月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實施價格調升,直接拉高每位用戶的平均收入(ARPU)。

2上調全年收入預測
Netflix上調全年收入預測,由之前估計的435億至445億美元,上調到448億至452億美元。集團表示,上調預測反映美元匯價下跌,以及會員數目和廣告銷售健康增長。排除匯率影響的營業利益率(F/X neutral operating margin)亦由原先預期的29%,上調至29.5%。另外,Netflix將全年自由現金流預期從約80億美元,上調至介乎80億至85億美元。

另外,Netflix預期今年第三季度收入為115.26億美元,意味按年增幅為17.3%,較第二季度有所擴張。Netflix預料今年第三季度純利和每股盈利(Diluted EPS)分別為29.79億美元和6.87美元。然而,Netflix預警由於下半年內容攤銷及銷售和營銷成本增加,下半年的經營利潤率將低於上半年。

Netflix公布今年上半年的觀看數據,全球訂閱用戶總觀看時數高達950億小時,按年增加1%。在Netflix眾多熱門影集中,英國劇集《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自3月 13日首播至 6 月底,累計1.45億次的觀看次數,榮登上半年最受歡迎劇集榜首。另外,非英語系內容的受歡迎程度提升,其總觀看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反映Netflix推動全球化內容策略奏效。已經推出第三季的韓國劇集《魷魚遊戲》(Squid Game),就成為全城熱話。

Netflix表示,今年有44部劇集獲得艾美獎提名,顥示在劇集上的品質。集團預告,接下來兩個季度將推出一系列劇集,包括《Wednesday(星期三)》第二季、《Stranger Things(怪奇物語)》結局篇等;2026年將推《The Rip》、《Apex》等電影,以及《Bridgerton(柏捷頓》)等劇集的回歸。

3下半年將推出互動式廣告
Netflix已經連續第二個季度並無公布訂戶數據,反而更強調廣告銷售與會員成長。Netflix在廣告業務的持續取得進展,並預期在2025年將廣告收入大約翻倍。廣告方案在美國新增訂戶中佔比接近 50%,顯示低價廣告方案成功吸引價格敏感型用戶。
為進一步提升廣告業務表現,Netflix已完成 自有廣告技術平台Netflix Ads Suite。該平台已全面推廣至所有支援廣告方案的市場,主要提供精準投放廣告、成效衡量以及更多元的廣告形式。同時,Netflix在近期宣布,將把 Yahoo DSP整合至Netflix的程式化廣告服務中。

4股價高位整固屬預期
Netflix目前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對比同業迪士尼(美:DIS)、Comcast(美:CMCSA)及華納兄弟探索頻道(美:WBD)的市值分別為2,200億美元、1,300億美元和320億美元的總和還要高。Netflix季績勝預期,不過其股價則在業績公佈後不升反跌。Netflix在6月底高見1,341美元,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初至今,Netflix股價累計上漲近5成,跑嬴納斯達克指數。由於股價早已炒上,因此部份投資者趁好消息出貨,短線回套亦屬預期之內。
隨着Netflix廣告收入提升,節目內容支持用戶黏著度,以及對擴展國際市場,尤其是印度、南美地區的增長潛力,中長線仍具增長高間。走勢上,近日失守10天、20天和50天線,未持貨宜候低1,180美元以下分階段吸納,上望1,341美元,不跌穿100天線(約1,103美元)可續持有。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
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