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Esquire HK - Katie Ho
  • 03 Jul 2025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公開衝突,2025年夏天再度升級,成為全球財經與政治輿論的焦點。這場世紀罵戰的導火線,是特朗普政府力推、國會即將表決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該法案不僅象徵美國財政與產業政策的重大轉向,更直接衝擊特斯拉的核心利益,導致其股價劇烈波動。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2025年6月下旬,美國國會審議由特朗普政府主導的「大而美法案」。

這項法案內容龐雜,主軸包括大規模減稅、削減社會福利、增加軍費與邊境安全預算,以及最令馬斯克反感的大幅削減新能源產業的聯邦補貼,尤其是電動車稅收抵免與清潔能源項目稅收優惠。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馬斯克認為,這項法案將美國未來產業「一刀切」,嚴重損害太陽能、電池、AI與電動車等新興領域的競爭力。

他在自家社交平台X(前Twitter)上連發數十條貼文,稱法案「極其瘋狂且具破壞性」,「將摧毀美國數百萬個就業崗位,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害」。馬斯克更罕見地將美國兩大政黨嘲諷為「豬頭黨」,直指這是「肥豬政治」的勝利。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馬斯克的激烈反應不僅止於社交媒體口水戰。他公開揚言,若「大而美法案」通過,將立即成立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號召支持者在明年黨內初選中讓支持法案的議員「下台」。

馬斯克痛斥那些曾以「削減政府開支」為競選主軸,卻轉而支持史上最大債務增長法案的國會議員「應感到羞愧」。

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對共和黨的重大威脅。馬斯克的粉絲群龐大且活躍,對於本已分裂的共和黨來說,成立新黨無疑會造成進一步分裂,甚至影響2026年中期選舉。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面對馬斯克的猛烈炮轟,特朗普並未示弱。他在Truth Social及公開場合多次反擊,稱馬斯克對法案不滿,根本原因是「電動車補貼被取消,損害了特斯拉的利益」。

他強調,馬斯克獲得的政府補貼「可能比歷史上任何人都多」,如果沒有這些補貼,「Elon 可能得關門大吉,回南非老家」。

特朗普更進一步,公開建議政府效率部(DOGE)徹查馬斯克旗下企業(特斯拉、SpaceX等)獲得的聯邦補貼,並暗示「如果不再需要發射火箭、生產衛星和電動車,國家就能省下大筆錢」。

甚至一度公開表示「不得不考慮」將馬斯克遣返南非。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馬斯克則在X上回應:「我的意思是,現在就立即全部砍掉補貼吧!」(I am literally saying CUT IT ALL. NOW.),強調自己不怕失去補貼,還反諷特朗普忘恩負義。

2025年7月1日,特朗普深夜發文後,特斯拉股價在盤前即大跌逾5%,開盤後更一度重挫超6%。這一波跌勢,直接反映市場對於特斯拉未來營收、利潤與現金流的擔憂。

事實上,2025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超過40%,多次跌破200日均線。

除了政策風險,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政治爭議、消費者信心下滑、交車預期不如預期等因素,也疊加放大了市場波動。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根據摩根大通分析師Ryan Brinkman估算,「大而美法案」如果最終通過,將使特斯拉每年損失約20億美元,約佔其息稅前利潤的33%。

其中,僅聯邦電動車購車稅收抵免一項,取消後將造成特斯拉約12億美元的利潤損失。此外,法案還將廢止加州零排放車(ZEV)規劃,過去該項目為特斯拉貢獻了大量監管積分與現金流。

高盛分析師則警告,若失去聯邦電動車補貼,2026年美國電動車銷量恐下滑30-40%,特斯拉的定價能力與市佔率將進一步受壓。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特斯拉能源事業(太陽能、儲能)原本是2024-2025年公司少數亮點,年營收成長67%,毛利大幅提升。

但「大而美法案」同樣將削減住宅太陽能與儲能稅收優惠,對該部門未來增長構成直接威脅。特斯拉已公開遊說參議院「不要一刀切」,否則能源部門將遭受重創。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2025年第二季,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首次跌破50%,銷量同比下滑6.3%,而整體市場卻成長11.3%。

通用、現代起亞等傳統車廠紛紛推出續航超過300英里、價格更親民的電動車,特斯拉不得不多次降價應對,毛利率進一步被壓縮。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政治糾紛、馬斯克個人形象的兩極化,也影響消費者對特斯拉品牌的觀感。部分消費者因不滿馬斯克的政治立場,選擇轉向其他品牌。

分析師指出,特斯拉的品牌力與過去相比已大不如前,甚至有投資人將其比作「迷因股」。

儘管挑戰重重,部分分析師仍看好特斯拉能源事業的長線潛力。2024年該部門毛利已超越汽車業務,未來隨著AI、儲能需求爆發,若能度過政策與補貼調整期,能源業務有望成為特斯拉新的成長引擎。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其實,馬斯克與特朗普的關係一直充滿戲劇性,既有合作,也不乏衝突。

兩人初次交鋒可追溯到2016年美國大選前夕,當時馬斯克曾公開表示「特朗普並非理想總統人選」,但隨著特朗普勝選,馬斯克又選擇「入朝為官」,加入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

這段期間,兩人多次同台,特朗普更在SpaceX火箭發射現場大讚馬斯克是「天才」,兩人一度關係融洽。

然而,分歧很快浮現。

2017年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馬斯克為表抗議,主動退出白宮顧問團。

此後,兩人雖偶有隔空稱讚,但更多時候是在社交媒體上互相嘲諷、批評。

2022年,馬斯克公開建議特朗普「不要再選總統」,更直言「年齡太大」。特朗普則反擊馬斯克「如果不是靠政府補貼,特斯拉根本活不下去」。

2024年選戰期間,馬斯克一度重回特朗普陣營,協助推動政府效率部改革,雙方看似再度「破鏡重圓」。

特朗普馬斯克又分手|從親密戰友到公開反面 恩怨情仇懶人包!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衝突,遠超個人恩怨,而是美國產業、財政與政治格局轉型的縮影。

當新能源產業遇上傳統政治,當科技巨頭挑戰兩黨體制,衝突幾乎不可避免。雙方隔空對罵、互揭瘡疤,既是權力與利益的較量,也是新舊美國的分水嶺。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世紀罵戰的導火線「大而美法案」,雖已於7月1日在參議院驚險過關,但截至7月2日,法案尚未正式成為法律。

參院通過的修正版還需回到眾議院進行最終表決,才能送交總統簽署。共和黨雖力拚在國慶日前完成立法,但法案內容爭議巨大,未來是否能順利落地,仍充滿變數。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Esquire Picks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