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升學進修值得嗎?在香港讀修課式碩士利弊

Park Chan
  • 6 May 2020
by Tony Tai

在學歷通脹的時代下,走在街上很多都是大學生,手持一個學士學位十分普遍。有人認為因疫情影響,很多人失業或找不到工作,倒不如再進修,報讀碩士課程。編者不是反對讀Master ,但報讀前要先好好了解課程內容,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隨別人的意見。

Taught Master5

香港的碩士主要分兩種:修課式碩士(Taught Master)和研究型碩士(Research Master),後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Mphil 。編者不打算在此討論Mphil ,所提及的碩士課程皆為修課式碩士,或稱授課型碩士。

Taught Master10

修課型碩士有幾種,大家熟悉的有文學碩士(Master of Arts)、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社會科學碩士(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等等,同學士幾乎一樣,以上堂取學分來畢業,在最後要寫一篇Dissertation。另外在香港讀碩士大部分不是本地生,而是內地生居多,當然也有一些來自外國的學生來港進修,不同背景的同學在課室裡互相學習,增廣見聞,認識異地文化。

疫情下升學再進修值得嗎?簡單分析在香港讀修課式碩士利弊

讀碩士最簡單來說,可以整靚CV 。大學畢業之後,為提升競爭力,愈來愈多年輕人利用公餘時間兼讀碩士,希望比起其他本科畢業生來說,有一種學歷較好的感覺。編者身邊不少朋友萌生再進修的念頭,特別是如今疫情衝擊經濟,大學生求職難,失業率高,或有些人事業進入樽頸位,讓他們打算報讀碩士課程。

疫情下升學再進修值得嗎?簡單分析在香港讀修課式碩士利弊

另一個好處是多了一些時間考慮未來去向,認真思考自己的將來,趁著讀master 的時間裝備自己,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迎接不遠未來的挑戰和變化急促的時代。

Taught Master2

大家預期社會氣氛將持續不穩,投資知識長遠來說看似最好,不過要讀碩士的話費用不少。以香港大學為例,讀一個文學碩士至少都要十多萬,視乎你選讀的學科而有所分別。年輕人花費人生大部分的積蓄,用來全職修讀這類碩士課程,當中的利弊,真的要考慮清楚。到底現階段真的要讀碩士?報讀相關課程如何幫助自己的事業?

Taught Master7

需知道一點,每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本來就不一樣,別人有讀碩士的需求,或者家庭環境非常好,畢業後不愁吃喝,不代表你也真正需要急於再進修,千萬不要抱著「人讀你又讀」的心態,而是真的知道自己要有需要,例如做老師或獲取社工專業資格,否則付出的金錢與收穫往往不成正比。

Taught Master8

大家也不要高估讀完一個碩士學位所帶來的作用,很多人都認為除了閒時「吹水」炫耀,實際上對你工作沒有太多直接幫助。如果認為讀一個碩士學位,就可以改變社會地位,短時間發大財,恐怕只是不切實際,年輕人,想得太多了。很多行業,甚至不太特別重視碩士學位,更加留意員工或求職者的Practical Skill。

Taught Master3

除了有進修的需要外,很多人是出於個人興趣而報讀碩士課程,所以在某程度上,讀碩士是給有穩定工作和積蓄的人報讀,作為行有餘力的休閒興趣。例如不少大學理科或商科人本身對歷史抱有興趣,故此在工餘時間或退休後,打算攻讀歷史文學碩士課程,盼望對歷史有更透徹認知和深入理解,提升自身書卷氣息。

Taught Master9

過去經濟不景及失業率高企時,往往申請攻讀碩士課程的人數會增加。讀一個碩士需要投入不少金錢和時間,快則一年,短則兩至三年,所以最困擾的掙扎肯定是時間同金錢。現在申請期未完結的課程只剩下很少,若然想趕尾班車報讀2020/21學年修課式碩士課程,不妨在做決定前,先了解清楚香港的碩士課程,怎樣真正幫助日後不同領域的發展。切記:三思而後行。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