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5月期油跌至每桶-37.63美元!國際油價未來能否走出谷底?

Trury Wong
  • 21 Apr 2020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國(OPEC+)早前終達成減產協議,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戰終結。OPEC+同意初步每日減產970萬桶,相當於全球每日產量的10%。不過,新冠肺炎對原油需求造成嚴重打擊,加上減產幅度未及市場預期,國際油價大崩盤,週一(20日)紐約5月期油急挫至每桶-37.63美元,為史上第一次!國際油價未來的走向,究竟能否走出谷底?抑或彈完就散?

油價「負數」都得?

油價「負數」都得?

紐約5月期油跌至負數,相當驚嚇之餘,更難以置信。肺炎疫情,令到原油需求急挫,石油商因為鑽油台因成本問題,不能貿貿然隨時關閉,被迫繼續產油,而目前油庫設備已經注滿,如此同時新增的產油亦無法放置,油商寧願「倒貼」,也要將閒置的油產送走。

另外,原油期貨大部份是投機者,故在合約到期時,不會甚至沒有能力以實物交收。在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油價出現崩盤。

OPEC與OPEC+

OPEC與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 (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OPEC)於1960年成立。繼卡塔在爾和厄瓜多爾,分別在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退出油組後,目前有13個成員國(7個在非洲,5個在中東,只有1個在南美洲),當中油組最大產油國為沙特阿拉伯。回顧油組1973年10月宣布石油禁運前夕,其市場佔有率高達5成,惟時移勢易,更多國家進行石油勘探,目前油組的市佔率降至三成左右的水平,對市場的影響力大不如前。

2016年開始,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油組產油國,連同墨西哥、汶萊、巴林、蘇丹等10個非油組國家,組成俗稱「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國」(OPEC+)。今次受到疫情影響,加上沙特與俄羅斯的石油原價格戰,迫使各國再次商討油價,連加拿大和挪威等非OPEC+成員,亦罕有加入。

執行有難度 各懷鬼胎

執行有難度 各懷鬼胎

市場質疑OPEC+減產協議的成效,由於協議承諾只是基於互信,並無有效的懲處機制,就算私自增產亦未必能夠阻止。是次協議會議中,墨西哥代表中途離場的一事,正好看到當中的矛盾。墨西哥拒絕每日減產40萬桶,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及後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協商後,才答應每日減產10萬桶的目標。最終減產能否達標,仍有待觀察。

至於沙特,為油組最大的產油國,無論在產能和成本上具有優勢,取得增產和和減產協議的話語權。不過,各產油國有自身的盤算,例如被制裁的伊朗、戰事不斷的利比亞,以受經濟困擾的委內瑞拉,只是形同虛設的成員國,而沙特須為此犧牲更多收入去穩定油價,並不划算。另外,沙特需求要在俄羅斯配合下,才能使減產成效大增,但雙方並非從屬關係,減產協議只屬短期的合作關係。

原油需求大不如前

原油需求大不如前

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各國實施居家令、禁飛,甚至封城等隔離措施,經濟活動暫停,打擊各行各業,幾乎在所有地方的交通流量都急劇下跌,能源需求大幅回落。石油輸出國組織再次下調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測,預料需求每日減少690萬桶。國際能源署(IEA)亦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將較去年同期每日減少2,310萬桶。

由於全球各國石油戰略及商業儲備,平均庫存水平已達七成,儲存空間快

由於全球各國石油戰略及商業儲備,平均庫存水平已達七成,儲存空間快將被填滿。即使OPEC+願意由5月起每日減產970萬桶,首先即使落實進行,但減幅仍然不及需求的跌幅,而且距離協議正式生效還有兩星期,不足以扭轉供過於求的問題,試問又如何支持油價上升?

美國無承諾減產 成效存疑

美國無承諾減產 成效存疑

OPEC+減產協議下,貴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美國,則不見踪影,未有就減產問題上作出承諾。隨着頁岩油提煉技術日趨成熟,美國不但已成為石油淨出口國,根據能源情報處數據顯示,美國石油產量在過去十年間,上升超過一倍,美國更加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

有外電報導,美國加入減產行列,是沙特和俄羅斯等OPEC+產油國同意減產的先決條件。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反駁指,沒有收到相關減產要求,表示美國石油業近期已因應實際情況減產,並強調美國油企全部不是國營油企,與其他產油國不同。今年,適逢是總統選舉年,特朗普要在本土能源業中減少職位,又或減低產能,作出取捨。

紐約期油暴瀉低見10美元!國際油價未來能否走出谷底?

油價短線波動大 走勢還看供需

OPEC+減產協議,成功暫緩沙地和俄羅斯的石油價格戰,惟石油供過於求的情況未有解決。紐約5月期油跌至負數,由於目前紐約5月和6月期貨合約價差,已超過50美元的紀錄新高,交易商進行主力轉倉,加上投機者利用期貨溢價現象,趁低買入、逢高沽出,將大大加劇油價波動性。國際油價大幅反彈機會不高,本港上市的「三桶油」受牽連,短線不宜抱太大期望。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


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