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鍾培生家族】華廈置業(278)除牌鋪路私有化?小股東又應怎樣自處?

- 11 Apr 2024
鍾培生說到底都是一個話題人物,每次一出現總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近日鍾培生家族的華廈置業(278)終於除牌了,老實說,家底豐厚的鍾氏根本不在乎公司是否有上市地位,你看鍾家父子與袁嘉敏的緋聞就知⋯⋯
華廈置業為已故「工廈大王」鍾培生的祖父鍾江海於1961年創立,上市已經超過50年,雖然鍾培生並不是集團董事局成員,但其父親鍾仁偉是集團股東兼執董,與鍾培生母親胡雪儀共同持有12.3%的股權。鍾仁偉的哥哥鍾棋偉則擔任集團主席,但早年華廈置業也曾經出現股權變動,於2022年鍾江海繼室秦蘭鳳手上的2086.72萬股或17.25%華廈置業持股,被分配給兒子鍾棋偉、鍾仁偉及鍾英偉,其個人持股量由26.59%降至9.34%。而華廈置業於2022年就突然被聯交所指出未能符合上市規則要求,無法維持業務運作與有足夠價值資產支持,若在18個月內仍未能滿足復牌要求,股份就會除牌,2022年9月5日股價更跌超過30%,於同年9月15日上午9時正暫停買賣。
但鍾氏一於話之你,2023年華廈置業公布業績,截至2023年3月底止的年度,公司已賺取1,975萬元,並向股東派發末期息每股11仙及特別息每股12仙,共23仙。同年華廈置業(0278)在港交所強制除牌的前夕,就宣布以每股作價6元提出私有化,要約股東持有5,631萬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6.56%,最終收到77份要約,共4,695萬股獲接納,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約38.82%,動用約2.8億元。對比最後交易日於聯交所報告的收市價每股股份4.4港元,溢價約36.36%,令全城嘩然。
雖於聯交所公告顯示華廈置業需用2.8億私有化,但截止2022年9月底止的業績顯示,華廈置業現金及銀行結餘就有2.77億元可供大股東動用,即鍾氏實質只需動用約6千萬,即可私有化公司旗下多項業權,包括淺水灣及赤柱各3000呎得豪宅、舂磡角5幢平房、逾60萬平方呎工廈等,估值遠超話當時私有化市值7.3億,加上華廈置業本身旗下擁有不少物業,包括新海怡廣場、八號商業廣場、中源中心等,以及每年租金收入,就帳面看總資產就遠超過8億元,意味著私有化價格低於公司總資產價值的12.5%就可收歸己有。
而公司私有化後,股民就無法再參與華廈置業的決策過程,無法行使投票權,而且鍾氏就不再需要再向公眾披露公司的財務與業務信息,翻查資料顯示,華廈置業股息率接近9厘,因而過往曾吸引大批散戶買來收息,但早年股價突然暴跌兼停牌,不少散戶因賺息蝕價而蝕到入肉,今次再因除牌變廢紙,分分鐘渣都無。
除牌對股民來說可能是個意外,但對鍾氏家族來說,擺明是一個有計劃的行動以保住鍾氏家族的財富和控制權,亦再次於股市中見到,控股股東往往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小股東則往往處於劣勢地位,唯有提醒投資者於選擇投資對象時,記得仔細研究公司背後股東故事,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