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國大選】美國減息是糖衣陷阱?特朗普大選前的中美金融博弈!

- 17 Oct 2024
隨著美國即將進行減息,聽起來好像是個全球經濟的大新聞,事實上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已經開始感受到由減息所帶來的不安的震動。
從表面上看,美國減息似乎對中國有利,特別是人民幣近期的快速升值—從接近7.3升至7.0左右,然而這場金融角力的背後,遠比我們所看到的更加複雜,美國作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者,絕不會輕易讓中國從這場博弈中全身而退。

減息?美國的「糖衣陷阱」
很多所謂的經濟專家都說,美國減息會推動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甚至會使中國企業有可能賣掉在美國的1萬億美元資產,讓資金回流中國。
經濟學家Stephen James大膽預測,人民幣可能升值5%至10%。乍看之下,這似乎是一個有利於中國的局面,然而,這種樂觀的預測背後隱藏著極多個「坑洞」。
因為美國在減息的同時,大家並不能排除他們再度加息的可能性。美國歷史上曾多次上演「先減息、後加息」的戲碼,例如1995年至1998年期間,美聯儲將利率從6%降至4.75%,但隨後在1999年又將利率提高至6.5%,把之前減的全都加回去,這種策略使得市場難以預測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同時也增加了全球資金流動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大殺器」
2024年美國大選將至,特朗普有可能再度強勢回歸。如果他再次入主白宮,勢必會加強去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尤其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也並非笑話,此舉一出將推高美國的通脹水平,迫使美聯儲有機會再度加息,如果這一預測成真,中美之間的金融博弈將進一步升級。

美國的金融戰術:銀行、股市與加密貨幣
美國不僅僅依靠減息這一單一策略來應對中國資金的回流,它背後還有一堆更隱蔽的金融手段,從銀行、股市到加密貨幣,樣樣都出神入化。
銀行方面,美國近年已經有幾間大銀行相繼倒閉,2023年,美國的矽谷銀行、簽名銀行以及第一共和銀行相繼倒閉,這些銀行的破產直接影響了外國資金的安全性。根據美國銀行破產賠付法,儲戶即便存入1億美元,最多只能拿回25萬美元,這有效讓美國阻止外國資金的大規模外流。

股市方面,在過去幾個月,美國股市波動劇烈,許多股壇大佬如「股神」巴菲特等都紛紛減持美國股票,巴菲特減持了接近一半的蘋果公司股票,並連續拋售美國銀行股,創下了歷史上最高的現金儲備;而英偉達CEO黃仁勳也在公司市值登頂全球第一的時候大幅減持股票,套現6.3億美元,這些動作無疑表明,美國的資本家們早已對市場動盪有所預期。

加密貨幣方面,美國資本家更是把這個新興的遊戲玩得風生水起,利用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大肆收割投資者的財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市場的巨大波動,一天之內就能讓成千上萬人爆倉,財富瞬間化為烏有。這一系列的金融戰術不僅消滅了大量的貨幣和資產,也讓資金難以順利逃離美國。

製造地緣政治危機:美國的慣用伎倆
即使採取了上述手段,美國仍無法完全阻止資金流向中國。美國還有一招:製造地緣政治危機,試圖通過動亂來阻止資本流入中國。每次美國減息,世界各地就會鬧出一堆金融危機或者戰爭,這彷彿已成了「傳統」。從歷史經驗來看,每次美國減息,世界各地便會出現金融危機或戰爭衝突例如1990年到1992年,美元減息期間,蘇聯解體、海灣戰爭爆發;1995年到1998年減息期間,亞洲金融危機席捲東亞;2001年到2003年,美國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2007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近期美國也試圖在亞洲製造金融危機,今年年初,日元、韓元以及東盟國家的貨幣都遭遇了大幅貶值,日元匯率甚至一度達到160,創下34年來的新低。然而,當美國準備進一步收割日本時,一股神秘力量出現,將日元匯率迅速拉回至152,阻止了美國的抄底行動。這股神秘力量是甚麼?大家也應該心知肚明。

代理人戰爭:美國的「影子拳擊」
當金融戰略受阻時,美國可能會轉向「B計劃」——代理人戰爭。
美國一貫擅長在中國周邊製造地緣政治危機,通過挑動菲律賓、日本等國,來對中國進行牽制。近期,曾經是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在南海挑釁不斷、日本則出現了糧食短缺和限購的現象,這些跡象表明,某些國家正在為未來的危機做準備。

今年8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訪華,看似例行訪問,實則旨在試探中國底線,避免潛在的軍事摩擦升級為中美之間的直接衝突。
近期中美兩軍的通話,更凸顯了美國為應對未來潛在衝突所做的準備。

美國的減息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勝利,相反,這場金融博弈有可能是中美金融決戰的真正開始。美國不僅擅長金融操作,更會利用地緣政治手段來牽制全球領導者。從金融戰到代理人戰爭,美國的每一步都經過精心策劃。減息只是開始,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