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恆大?|農民身家GG了碧桂園等待破產? 從太子女股權捐贈與恒大公告中看端倪

- 10 Oct 2023
2022年胡潤女企業家排名中,作為碧桂園 (02007)的太子女,儘管楊惠妍身家大縮水1100億元人民幣,仍以750億元身價,10度成為中國女首富,這位女首富楊惠妍近年於網路搜尋熱度突然飆升,無他,皆因若碧桂園爆雷,後果遠比恆大更為嚴重,加上楊惠妍於接任後的捐款動作,讓內房危機陰霾再次籠罩於中國樓市之上。

碧桂園於 8 月 11 日發布公開信,信中稱:「痛定思痛、吸取教訓的同時,我們還是要堅定地向前看、向前行,將採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保交付,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保障經營有序開展,拼盡全力扭轉當前的困局,更好地保障廣大客戶、投資者、合作夥伴的權利。」口口聲聲說明要保障客戶利益,但於公司的官方網絡平台上,最初有「四保」 (保證房屋交付、保證資產、保證安全和保證信用) 的承諾,然而於在7月21日的最新文章中,「保證信用」竟被刪除,四保得三保,連信用都消失,即是所有承諾都是得個「講」字。

碧桂園為甚麼偏偏於這個時間點上,就出問題,那如果說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恒大集團(03333),就會發現一些端倪。恒大於7月17日的深夜連續的發布多份公告,包括遲來的2021與2022兩年的業績報告,報告一出後震驚了所有人,恒大自爆雷停牌以來,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其淨虧損累加超過8,000億人民幣,令恒大負債總額截止去年年底為止,達到史無前例的24,374.1億人民幣,這到底是怎樣的概念?試想想巨額的虧損與負債,就這兩個數據已經打破了香港上市公司紀錄。要知道碧桂園的重建規模不少於恒大,那一旦碧桂園爆雷,後果不言自明。2023年8月10日,碧桂園發出公告,表明今年上半年度虧損450-550億,平均每日蝕3億,到底有多差,去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爆發時,碧桂園對外聲稱賺了19億,今年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狀況竟比去年還要差,本年度截至2023年7月,碧桂園只賣了1,400多億,比去年足足少近一半,而且最近連續3個月銷售額更不停下降,一個月比一個月差,本以為房地產的事情就完結,沒想到這才是剛開始步向黃昏的節奏。

一邊房子賣不出,另一邊欠款過萬億,碧桂園近年主力攻堅三、四線城市,於盈警通告中自我「反省」,坦承當初對三、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對潛在風險認識不夠深刻,引來高盛報告指明,碧桂園至2022年底,三、四線城市佔公司可售資源的61%,風險敞口較高,而內房銷售疲弱,不太可能獲強勁復甦。而為了「保交付」,碧桂園消耗不少現金。截至去年12月底,碧桂園總流動負債達到1.23萬億元,其中「合同負債」達6,681.6億元,佔比高達54%。目前碧桂園正在建造的項目多達3,000多個,但處於債務危機之中的碧桂園,繼上月有2筆美元債在到期未支付利息外,10月8日亦有2筆債息未付,涉款共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年初的時候帳面上顯示還有1,400多億的現金,現在卻連利息都還不起,更莫保障交樓,那怕農民的血汗錢亦凍過水。

令人發笑的是碧桂園總裁莫斌於8月10日公告中稱,碧桂園正面對自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當前首要任務是「竭盡全力保障公司現金流安全」,但另一邊廂太子女楊惠妍自接班董事會主席之位,坐不夠5個月,就將其個人所持有的碧桂園服務(06098)20%股權捐贈給國強公益基金會,總價值約64億港元,單看名字就知道這家慈善機構,正是由她爸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家族創立。你以為她在公司危難之際,依然心悸普勞大眾播撒愛心?散戶太天真,依照相關規定,企業向慈善基金捐錢,一旦企業破產清算,慈善基金會的錢是不受任何影響,透過將股權捐贈給公益基金會,楊惠妍除可以避免直接面對虧損與債務違約、股東訴訟等風險,更可保住現金同時仍可通過基金會間接控制碧桂園的投票權。散戶不要忘記根據香港稅務局的規定,捐款給慈善機構的個人或公司,更可享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的35%,捐款還能享有減稅優惠,這樣一來,一筆捐款就享受了雙重好處。

值得一提就在這筆捐贈的10天前,碧桂園服務總裁李長江及其配偶突然減持300多萬股,套現2800多萬,減持後的持股只剩0.1%,此舉無疑是清倉大拍賣,這種熟悉的味道,不難令人想起當初恒大爆雷前,前總裁夏海鈞也是持續拋售公司股票與債券,套現約5,652萬美元(約4.4億港元),使他避過違約衝擊。空穴來風必定有因,綜合內媒引述消息報道,碧桂園近期正考慮於近日公布境外債重組計劃,並已委託中金公司擔任財務顧問,似乎碧桂園的爆雷是必然的結局,要突破重圍,在當下的節點還看不到甚麼希望。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