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文專欄】美銀美林將停用美林這104年的品牌,終於都要說再見!

- 4 Apr 2019
2009年,美國銀行收購陷入困境的美林證券,十年過去,美林(Merrill Lynch)這經歷104年歷史的品牌,也快將正式走進歷史,美國銀行將逐步停止使用這品牌,一個世紀過去,曾經是華爾街頂尖證券公司之一,如今已經完成歷史任務,見證著一個時代的起伏!

每日出街見人,都收到唔少咭片,有來自客人的,亦有來自合作partner的。我有個習慣,每日放工前,都會將咭片重新睇一次,才放入咭片盒。近日太忙,停了幾個禮拜,案頭就出現了一座咭片山。趁空閒整理這座山時,一張咭片跌出來,才發現是一個美銀美林trader的咭片。

我第一個反應是,這張咭片現在應該成為歷史一部份了,因為世上已經沒有美銀美林這個名字了。上個月睇新聞得知,美銀已經正式宣佈,旗下投資銀行美銀美林會改名,刪除銀行名字中「美林」的部份,即是得返「美銀」兩個字,日後改名為美銀證券。

曾幾何時,美林亦風光過,市值最高上過1.8億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十幾年前仲讀緊金融碩士,提起美林時,同學們雙眼亦會發光,入得去的都是公認的叻仔叻女。經歷08年一役,美國幾間大銀行大洗牌,Lehman Brothers被收購,美林緊隨,但如今連名都沒有了。

美林給我最深印像是她特有的公司文化,美林在行內有“Mother Merrill”的稱呼,一開始是源於對員工的培訓好比母親一樣,出名在員工對公司有極強歸屬感,當正公司是屋企一樣,令員工們有凝聚力,做事更賣力。

除了公司文化強,宣傳亦是強項。美林在1914年由Charles Merrill同Edmund Lynch兩人創立,公司大灑金錢在紐約大賣廣告,當時來說相當出位,亦成功吸引眼球,因此亦成為當時廣告做得最好的公司。經歷大蕭條、兩個創辦人離世,另一個叻人Winthrop H. Smith上場,他提出公司主動發表年報,令顧客及一般大眾對公司更有信心,更開拓報紙鱔稿的先河,以
“What everybody ought to know…… About This Stock And Bond Business”為標題,在New York Times發表,向大眾推廣金融,而這份文章不斷翻印,影響無數後人。

至2000年公司開始走下坡,Stanley O'Neal上任,進行裁員。在初期的確有用,美林在前四年的淨利潤增長迅速,但同時也有不少人批評他對公司文化的不屑,以冷酷無情的方式對待員工。有人話佢破壞文化,只顧追求高利潤,亦對次貸危機來臨毫無警覺,令公司毀於一旦。

在很多人眼中,金融業總是離不開賺錢、搵錢,甚至搶賺錢,總之就是離不開一個錢字。 但當大家看完「美林」這個故事, 會明白成功的金融企業, 能夠經歷到一個又一個的金融風暴海嘯,如何令員工對公司品牌和價值有所堅持和責任,可能比員工產生盈利的能力更為重要以及更有價值。可悲的是,當面對巨大利益的時候, 我們卻最易迷失其中,忘了真正重要的東西。
「美林」,再見。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