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今天怎麼說》專訪黃修平&游學修:從聾人文化探討自我何價 修與修之間的化學作用

- 28 Feb 2025
演員游學修 2014 年參與《哪一天我們會飛》公開招募獲導演黃修平賞識,憑戲中少年彭盛華一角初試啼聲,從此開始了披荊斬棘的演藝路。今年是兩位阿修相識第十個年頭,游學修再次為黃修平擔任主角,在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中全手語演繹聾人角色。電影講述了三位赤誠的聾人青年因身分而交織的故事,雖然三位主角均是聾人,但由於他們的聽力程度和處境各有不同,三人關係因此產生變化;縱使撞得彼此遍體鱗傷,他們仍勇敢追尋友情、愛情和自我。Esquire HK 請來黃修平和游學修,一起分享他們對電影和彼此的看法。
(訪問於2024年3月進行。)

1《看我今天怎麼說》的故事靈感來自哪裡?兩位如何各自準備你們在電影中的工作?
黃修平:我在 2013 年的《狂舞派》描述了一位截肢舞者,這劇情當時被譽為「傷健共融」,因而讓我認識到一班聾人舞者。五年前,我透過一個編劇朋友撰寫的故事,再次接觸到聾人文化。我問那位編劇,要是有種科技讓聾人馬上變健聽,他們是否毫不稀罕?編劇無庸置疑地點頭,讓我相當衝擊;《看我今天怎麼說》便是以那位編劇的故事為基礎。這幾年來,為了寫好劇本,我一直投身在聾人文化當中,除了觀看聾人表演和研究文本,我亦訪談逾50位聾人、相關人士、社工和學者。

游學修:初次聽到這個劇本時,我甚至聽錯聾人做「龍人」,以為這是一套很有型的科幻片。為了演繹子信這個角色,我花了一整年時間學習手語,背對白也是用手語來背。那時候我和聾人學生一起上手語課,發現他們很歡迎健聽人士去接觸他們的文化,讓這段經歷艱辛得來更有意思。

2問導演:劇本創作期間,有什麼對你來說是最印象深刻、最有啟發?
黃修平:《看我今天怎麼說》可以說是我寫過那麼多劇本中,最大挑戰的一次。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對世上有人以手語作為母語感到衝擊,我寫作時很擔心觀眾無法理解,因此也花了些時間消化題材。

黃修平:搜集資料期間,比起集思廣益獲取大多數人的意見,我會直接問自己到底想了解哪些人的聲音,再從第一手材料梳理出他們的意識形態脈絡。我認為,世界上形形色色的聾人,用手語的、會想改善自己聽力的,或者讀唇學口語的,通通都值得被尊重;在人與人的溝通之中,尊重來自不同取向、處境的聲音,正正是這套電影的中心思想。
黃修平:而電影亦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在保存自我和融入社群之間,一個人如何不被扭曲,活出真正色彩?現實中聾人身體力行去實踐自己的信念,和我在創作上一直強調要保持自我不謀而合。固然我明白人要在群體和個體之間作出取捨是無可避免,擁抱自我同時也要懂得好好待人處世,但我想問題重點是,會讓你捨棄一部分自我的,到底是愛與尊重,還是權力打壓?

3問演員:作為一個聽力完整的人,你又怎麼看這個劇本?
游學修:要比喻就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體會。對健聽人士來說沒有聽力也許是種缺憾,然而在某些聾人的角度,這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即使我作為健聽者,也總會有遜色於聾人的地方,所以一切都只視乎比較的準則是什麼。

4兩位有沒有因此對香港的聾人文化及社會環境另眼相看?
黃修平:不少人以為「失聰者」、「聽障人士」是對聾人比較有禮貌的稱呼,但對部份聾人來說,「聾人」才是最好的稱呼。不少聾人深信自己是天生用眼睛去看世界、用身體去表達的一群,反之將沒有聽力描述為一種缺失,對他們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健聽霸權。

黃修平:我認為近年香港的聾人資源配套是有改善的,過去好多聾人學校為了鼓勵聾人學習讀唇融入社會,甚至禁止師生打手語,不少學生根本無法接收知識。所以我想 2006 年開展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的確造福了很多聾人。

游學修:我會覺得對聾人過分遷就也是一種歧視。舉個例子,我之前和聾人足球員比賽,有時被他們撞到,我會照舊怒目相對,但很多隊友就會覺得這樣不夠體諒;而當我照直指出那些聾人球員其實聽不見口令,隊友竟然覺得我在講地獄笑話。現今社會很習慣將聾人當成玻璃般不敢輕舉妄動,但我就認為,將他們視作一般人正常對待才是尊重。

5今年是兩位初次合作以來的第十個年頭,你們怎麼看自己?怎麼看對方?
黃修平:今年踏入《狂舞派》十週年,這十年我拍了四部長片,不論自己的生活或社會環境都有許多變遷,當然感觸良多。至於游學修呢,我感覺是「勁咗好多」,一直有很多人叫我多提攜他,但我由此至終都深信,就算沒有我幫助,游學修也會找到自己的路。過去我眼見許多新人滿腔熱血地入行,都想提醒他們這裡是一個看命途的地方,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穫,但游學修是少數能自己開創道路的演員。記得他7年前做《同囚》主角甚至自費入戲院自製謝票場,那時候我就知道,阿修是那麼不甘受限於傳統。

游學修:其實我每次看《狂舞派》都會哭,我覺得黃修平這個人很厲害,當年是他帶起了支持本土新演員的浪潮,我會去試鏡《哪一天我們會飛》也是因為仰慕他,能夠合作算是完了夢。雖然十年後,我已經不再是《哪》的那個陽光熱血中學生,許多人都覺得我現在「好寸」,但我深信自己內心依然住著一個少年。在我看來修平當然有進步,但整體沒有變,在香港做一個堅定的人其實很難,以後還望多多合作。
Photo: Francis Wong
Hair: Sheeta Ho
Makeup: Yvonne Yeung
Wardrobe(Neo Yau): Paul Smith
Venue: The HKIFF Industry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