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不想做嘢只想懶?提升元氣改善生活質素

- 12 Jul 2024
炎炎夏日應享受日光浴及各種水上運動,但倦怠感拖垮身體及情緒不勝負荷只想留在家中補眠!?不如從以下不同的原因著手重整身體運作,令身體重上軌道迎接一個精彩的夏天!

暑濕加重倦怠感
踏入夏季後大家都感受到酷熱的天氣,亦察覺驟雨後的太陽令空氣變得十分翳焗。外間又濕又熱加重身體排水的負荷,會令夏日的暑濕之氣困於體內而出現濕氣過重的反應:倦怠感不散、大便不成形、口氣、眉心脹痛或小便頻繁。
飲水會加重體內的濕氣嗎?大家一般都認為飲水量與濕重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會刻意限制自己的飲水量。不過要解決暑濕問題更應該提氣及飲用足夠的水份!只有體內有足夠的氣推動水份的循環,才可以把困藏已久的濕毒、舒緩倦怠的無力感排出體外,祛暑濕可針對提氣健脾化濕。

五神薏苡湯
材料 : 茯苓粒30g、山藥30g、芡實30g、蓮子30g、薏苡仁30g (可按喜好加入肉類)
煮法 : 將所有材料洗淨及肉類汆水備用,加入8-10碗清水放入材料及肉類煲1小時

菊葛清暑茶
材料 : 檸檬草2g、杭菊花2g
煮法 : 將所有材料洗淨後加入熱水泡焗15分鐘

中暑難察覺
中暑除了是指在高溫下暈眩或暈倒的反應外,日常出現乾、口苦、鬱悶、沒有食慾、水腫、腹瀉等其實都是暑熱之影響,加上進出冷氣環境頻繁,令身體難以適應外間溫差之變化,而有慢性中暑、感冒之症狀而影響日常精神。要減少溫差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可從補中益氣及肺氣著手,同時可減輕外感的影響。

黨參補氣除濕湯
材料 : 黨參30g、黃耆15g、赤小豆30g、芡實30g、陳皮1角 (亦可加入粉葛)
煮法 : 將所有材料洗淨及肉類汆水備用,加入8-10碗清水放入材料及肉類煲1小時

流行病後遺手尾長
元氣不足的其中一個原因可以是關於新冠、流感的後遺症狀,因表面症狀(如發燒、咳嗽)消退的話,大家就會冷處理身體的訊號,認為疲倦、嗜睡只是病癒後正常的反應。其實表面症狀消退後應調理身體。因癒後體質餘熱未清、氣津兩傷。

益氣養陰生津湯
材料 : 黨參30g、南豆30g、麥門冬6g、陳皮1塊
煮法 : 將所有材料洗淨後肉類汆水備用,加入8-10碗清水放入材料及肉類煲1小時

Ian Chan 陳亦柱中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一如堂」及「一願」中醫診所主理人,浸會大學針灸系碩士,現於香港執業,主要治療婦科、皮膚科及以中藥調理身體、改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