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迷有否留意過電影銀幕上的威士忌?

- 11 May 2020
抗疫期間甚少機會出門,相信各位也花多了時間在煲劇睇戲方面,但除了咀嚼劇情本身,你又曾否因為銀幕上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感到像撿到寶那樣興奮?或許是當中的配樂、可能是某演員的服裝、甚至是你曾到過的地方,但對我來說當然會是酒,所以今天就談談電影中的 威士忌 。
如果真的以威士忌貫穿全劇或全電影的話,除紀錄片以外,數得出來的大概只有《The Angel's Share》,但這並不是這次主題就先放一邊,我們要抓到的是那些驚鴻一瞥的片段。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如果說到近年威士忌在銀幕上最大迴響的一次,可算是Kingsman系列。在第一集《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開首,趕來營救人質的特工在乾淨利落解決對手後,穩穩接著綁匪剛端出來的一杯酒並說出1962 Dalmore, it'd be a sin to spill any的經典台詞。雖然這支酒的真身全程沒有出現,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場卻引起很大關注,甚至促成了下一部與酒業鉅頭Brown Forman的合作。

《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
因為在第二集《Kingsman: The Golden Circle》,美國特工組織The Statesman的總部正是位於一間波本威士忌廠內,正巧該集團旗下的Old Forester背景和故事中相似,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決定了合作。雖然酒廠在電影中並不是以原名出現,但卻是曝光率十足,而且不少畫面也暗暗地融入了Old Forester 及Brown Foreman擁有的其他品牌。

而他們在上映後推出的Old Forester Statesman Bourbon以及GlenDronach Kingsman Edition特別版更是引起了熱議,讓威士忌和電影的粉絲們又愛又恨。

值得一提,獨立裝瓶商Berry Bros. & Rudd在英國的大本營,也是電影中作為Kingsman新總部出現了數次的重要場景,除了在放映期間兩者推出了一連串合作活動,該地窖以及另外一個被命名為The Kingsman Room的房間,更是開放給公眾租用,漸漸成了倫敦頗有名的活動埸地。

《Green Book》、《007: Skyfall》與《Blade Runner 2049》
其他較近期的像《Green Book》中的Cutty Sark、《007: Skyfall》和Marriage Story中的Macallan、《Blade Runner 2049》中的Johnnie Walker等等,威士忌在電影中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有時候只通講角色說出來、有時候像是意外似的進了畫面,但例子要是數起來、簡直是多不勝數。

Lagavulin老是常出現
有趣的是Lagavulin其實多次出現在電當中,像《28 Days Later》、《Fridays the 13th》及《Hollywood Homicide》中,也出現過完整的酒瓶或描述,實在令Islay fans大感興奮。

Lagavulin也在Netflix出現
甚至連大銀幕以外也有,像Netflix劇集《Lost in Space》,就有一幕是主角一家在異星遇上一個飛船失事而降落的人,除了在言談間提到外太空沒有泥煤,所以做不出好的威士忌,而他自己更是藏了幾箱美酒,其中之一正是Lagavulin 16。

《Parks and Recreation》都有出現?
而在美國NBC的喜劇影集《Parks and Recreation》中,主角同樣很喜歡Lagavulin,不單止時常提到、甚至其中一集還真的去了酒廠取景。該演員Nick Offerman後來竟得到Diageo青徠,邀請他開設My Tales of Whisky的Youtube,繼續以幽默搞怪的風格介紹威士忌;去年更為他推出了Lagavulin 11 Offerman Edition!
始終酒是一個很貼近大眾的話題,不論真的是植入式廣告,或只是劇組人員無意為之,銀幕中出現威士忌其實一點也不意外。但正因為影響力可以如此之大,在沒有合作基礎之下,很多時候製片商也會避免一瓶真實威士忌的亮相,以防大家誤以為電影真的是用作宣傳、也同時減低對個別品牌可能做成的負面影響。

《The Dark Knight》都有威士忌出現?
威士忌出鏡可以有甚麼負面影響?你還別說,要知道不止主角自己要喝酒、反派害人也要可以用酒,為此惹上官非就好像有點無辜了。像《The Dark Knight》中,Joker就用了一瓶下了毒的威士忌,暗殺葛咸城的警局局長,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劇情需要,但應該沒甚麼人會有興趣特地試「毒酒」吧
...而片中就用了一瓶現實中並不存在的Clyburn 15去替代。

虛構威士忌品牌都有出現
其實使用虛構的品牌其實還蠻常見的,尤其當片商選擇大搖大擺把酒標展示出來,這樣可以很大限度地避免惹出任何意外。雖然名字和設計很多時是由道具公司去設定,但除了創作一瓶全新的酒,使用其他知名品牌的諧音(像Macallan就時常被拿來開玩笑)、或是改了名字但用一個現實存在的酒瓶設計,這些在電影圈也是時有發生。

但比較簡單的話,也可以用其他看不到名字的方式去呈現。像《The Darkest Hours》中主角扮演的前英國首相Wilson Churchill,即使在歷史上也是個嗜酒如命的大人物,不單剛開場早餐一幕就復刻了他從早上就開始喝酒的習慣,當中威士忌、香檳和雪茄也如記錄般老是常出現。但重點是全片你都看不到任何品牌出現,每次都只是一個Decanter、或是直接來一杯酒就了事。

「Give me a scotch, I'm starving.」
類似的情景在其他大片也不少,像《Iron Man》裡,Tony Stark一出場已經是拿著一杯威士忌,而中段另一幕他剛進晚會會場便對酒保說了一句:「Give me a scotch, I'm starving.」,而其後在Marvel宇宙的其他作品中,也不缺他正在喝酒的畫面,但同樣地,你永遠不會見到哪怕一個品牌的暗示。不過想想也是,如果真的說穿了,粉絲們一下子就把酒搶空也不是辦法。
當然再簡單點,很多片商都是直接反轉酒瓶不顯示酒標、或時鏡頭不聚焦在酒標上以致你看不到是哪個品牌,但正是這種隱隱約約的現身,更勾起了我們興趣,讓人不知不覺想去探究一下到底那是什麼酒。

酒呀!我話酒呀!
就是在香港本土的電影電影,其實也有機會出現到上述的情況,例如《大丈夫》中九叔的酒、《翠絲》尾聲時間兩母子喝酒談心、TVB《同盟》中的對白,都是在看不到品牌的情況下提到或用到酒;而《愛回家》當中亦曾數次自創了宮崎駿24以及噹21等虛構的道具威士忌。當然也曾出現過一些較大意的畫面,例如在民初背景的巾幗梟雄中,就出現了一支現行版的Macallan 12。

連AV都有!
再誇張一點,甚至有酒友在看日本AV時也發現過蘇格蘭威士忌的蹤跡,不止出鏡、還被拿來作道具...當然,別問我番號,我絕對不會告訴你。
下次看電影留意到有威士忌的話,不妨張開你的金睛火眼,看看能不能把銀幕上的酒認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