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財通落實】資金換馬至傳統經濟股,中銀香港5大吸引力

- 17 Sep 2021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正式公佈,將帶動中港兩地財富管理的龐大需求,有利為銀行業帶來更多機遇。另外,內地不斷收緊對科技公司的監管,新經濟股處於「風眼」,不少資金避之則吉,換馬至傳統經濟股。 中銀香港(2388)背靠母公司中國銀行(3988),為本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亦是本港唯一的人民幣業務清算。除有望了受惠「跨境理財通」,還有什麼賣點?

擁抱大灣區 有助交叉銷售
「跨境理財通」細則出台,北向通和南向通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單邊總額度,以及1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者個人額度。兩地銀行將分別負責銷售理財產品和跨境匯款。金管局估計最快將一個月左右,銀行可以陸續展開理財通服務。

為迎接「跨境理財通」機遇,中銀香港計劃推出超過百款產品,供南向通客戶購買,當中以基金產品為主;憧憬南下理財通客戶,或會在港開立多一個本地戶口,有助銀行進行交叉銷售。另外,集團早已開始大灣區「開戶易」跨境開戶,具有先行優勢,截至今年6月底,大灣區「開戶易」累計開戶逾14萬戶,較去年底錄得雙位數增幅。

現樓銀行市佔率方面,今年8月份四大銀行(中銀香港、滙豐、恒生、渣打)合共市場佔有率為69.2%,按月增加1.8個百分點。中銀香港在四個月後重返第一位,市佔率達到23.5%;滙豐銀行回落第二位,市佔率為21.6%;恒生和渣打排名第三和第四位,市佔率分別為14.9%和9.2%。本港住宅市場依然暢旺,按揭業務仍然具潛力。

積極部署東南亞地區
除了本港和大灣區業務,中銀香港亦積極拓展東南亞業務,分支機構遍及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柬埔寨、老撾、文萊及緬甸等東南亞國家。2020年,東南亞機構整體存、貸款,分別較2019年底增加1.2%和7.4%。
集團推動亞太區域聯動,完善三地客戶轉介服務,打造一體化跨境金融服務。中銀馬來西亞推出多隻新基金和新債券,中銀泰國和文萊分行相繼推出人民幣薪金直匯產品。金邊分行亦已推出「中銀理財」服務,並初步形成香港、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三地「中銀理財」品牌互認、優惠共享的服務方案。

息率逾5厘具吸引力
中銀香港派息穩定,2020年度每股股息為1.242港元,派息比率為49.6%;現價計,股息率為5.2厘。2021年上半年度,集團純利按年倒退17.3%,惟派息持平,中期息每股0.447元。
根據彭博綜合預測,估計中銀香港今年全年共派息每股1.25元,相當於預測息率約5.2厘,較同業為高,具有一定吸引力。

中期淨息差收窄
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中銀香港淨利息收入159.42億元,按年下跌14.5%;淨息差1.08%,較去年底的1.13%收窄0.05個百分點;淨利差同樣下跌0.05個百分點至1.02%。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按年增加 22.5%,至66.57億元。
期內,減值準備淨撥備11.82億元,少於去年同期的13.66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一級資本比率15.95%,低於去年12月底的17.75%。雖然整個行業面對淨息差收窄的問題,但預期再下跌的空間不大。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