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分享】華人在西方職場上被歧視的劣勢與反擊

- 12 May 2021
移民英國 後最多人擔心的,就是就業問題,在職場的生活會有甚麼不同或者需要適應。
最近英國解封可以約朋友見面,立即約了一位在時裝品牌裡工作的朋友,談起她在英國上班時三番四次遭上司歧視,近日終於忍無可忍作出反擊,然後雨過天晴一天光晒。

成上司出氣袋
事緣是朋友的上司是個脾氣不太好的人,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大發雷霆,並會當著很多人面前對下屬破口大罵,而被罵的人,十居其九是我朋友。
我問她會否覺得是因為上司歧視華人,朋友說覺得是,因為絕大部分情況,犯錯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別的部門或同事惹出了麻煩,自己就成了上司的出氣袋。

想反擊又如何輕易?
如此這般維持了好一段時間,朋友長期受著極大壓力,終於到了火山爆發的時候,但有趣的是她卻沒有戲劇性地罵回去,而是在再次承受了上司的無理指罵後,等上司回到房間後,才冷靜地進去指出上司一直以來的無理。
上司當場啞口無言,其後甚至表現出前所未見的歉意。朋友說心裡面的確很想爆粗反擊,但這刻世界艱難,又沒有裸辭的勇氣,才會如此平心靜氣。

她的考慮非常現實,但卻也因為選擇的態度成熟,一下子就扭轉了一直以來的處境,我當下自然是恭喜她終於可以好好地上班,之後我們就開始討論事情的因由。
我歸納出的結論,上司固然是不成熟而且有所犯錯,但招來歧視的卻不是因為朋友的膚色,而是華人本身的習慣。

中庸就是美德?
和西方人相比,華人的文化裡非常主張忍耐和低調,儒家的中庸、對階級的服從性,讓大部分華人在面對困難時都是習慣把自己的感情收起來,並忍讓別人。
在華人職場上,這種習慣可能會被稱作美德,但是在西方社會,就完全成了弱點。

忍耐 vs 不平則鳴
西方人的社會習慣了不平則鳴,哪管事無大小,又或者是職級高低,遇到有不合理的地方,西方人必定會表達出來,只要維持禮貌態度,你完全可以據理力爭。
華人的內歛,在西方社會卻很容易被推到一個很蝕底的漩渦,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華人被牽連時習慣的「不反抗」,「鬧你你又唔爭辯,即是鬧得你無錯啦」,久而久之就會被疊加成為「辦事不力」的印象。

還看自己
此外,像是香港人工作勤奮,但又習慣默默耕耘,OT了老闆也不知道你付出比別人多,這也是導致你的才能被忽略的原因。
相比之下,我認識很多西方人在工作時只要達到些少成就,便會急不及待地向所有人展視(當然包括上司老闆),西方社會的辦公室政治就是這樣,識玩你就飛黃騰達,唔識玩你就會覺得被歧視被忽略,但事實上主要導致你被歧視的,不是膚色而是我們那種總是像陰陰天般不夠瀟灑的民族性。
有無得搞?睇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