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文專欄】人到中年事業想有突破?但40歲後創業會否太遲?
好多人認為創業應該趁後生,因為年輕人有諗法有熱情,機會成本低,就算失敗都可以當取經驗, 值得勇敢去試。 但如果已經四字頭,有份正職做得又不錯的「大叔」、「大嬸」想去創業, 你又點睇?

近年身邊幾個年紀差不多的朋友,不約而同有「創業」諗法。大家心態好類似:打工多年,薪金穩定,有一定儲蓄,重點是覺得人生到了樽頸,繼續打工難再有突破。如果自己做老闆,人生能否有所不同?不過事與願違,不是個個能夠一擊即中,一開始就成功。

而另一個容易觸礁的心態,就是「員工」與「老闆」的心態未能適時切換,在不同位置應該有不同思考模式,做老闆當然要想得更全面,要滴水不漏,相信都要經過實踐學習才能掌握。

我們又從成功例子中,看到一些共通點:首先,創業合夥人很重要,中年能成功創業的朋友,很多時都是跟自己的小學、中學同學,或與識於微時的朋友合作。能夠彼此信任,在創業的過程中也不會因爭執而浪費太多時間。另外,那些在原來工作不是太稱心如意的老朋友,由於機會成本不太高,很多時都願意全心全意落手落腳去做,亦珍惜有機會在中年創出第二人生的機會。

四十而不惑,某程度來說,四十也有很多優勢,經驗絕對比初出茅廬的員工來得更多;若是在行業內菁英,對於商業模式運作應該有更深的理解,除此之外也沒有資金壓力,甚至能提供一定的初始資金,讓創業更順利。當然還有人脈、想法等等,都會來得更成熟,失敗的機會率都會減低。

早幾日德銀宣布大規模裁員,事實上打工也不一定是穩定的,你不會知公司幾時有變動。我從上年開始也初嘗初業滋味,同自己講,最後不管成功或失敗,看到的風景都已比之前更多,已經賺了。
Topic:
YOU MAY LIKE
Esquire_Paper
Esquire Magazine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