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擴大「互聯互通」!第二上市股憧憬落空

Trury Wong
  • 25 Nov 2020

特首林鄭月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到為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中央將逐步擴大「互聯互通」合資格股票範圍,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標的,令南下資金可購買相關股票。

不過,市場原先預期,互通機制將擴展至包括第二上市公司,然而憧憬落空,施政報告中最終則未有提到第二上市企業,相關股份隨即倒跌。

目前選股資格

目前選股資格

2014年11月啟動的滬港通,創下中港兩地證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先河,並在2016年12月5日推出深港通,成為滬深港通機制。按目前滬港通和深港通,內地投資者可透過上交所和深交所,買賣聯交所上市個別股票(即港股通股票)。

一般而言,港股如被納入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或者「A+H」兩地上市股份

一般而言,港股如被納入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或者「A+H」兩地上市股份,均可以計入滬港通。至於深港通,除了包括上述的滬港通股份,另加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分股。

擴容只是時間問題?

擴容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並不是所有相關指數成分股,就必然取得「北水」入場的資格。美團(3690)、小米(1810)在2018年上市後,由於市值、交易金額等而迅速加入相關指數,惟當時卻遭到上交所和深交所「拒之門外」。事緣內地當局擔心A股投資者,未能掌握「同股不同權」的股份,直到2019年10月底才放行,終獲納入為互聯互通合資格股份。

將於下月底離任的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在網誌內提到,港交所未來的三大重要事情,當中包括拓闊滬深港通至第二上市港股,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雖然是次《施政報告》中未有提及「北水」買賣第二上市公司,但隨著近年中美關係摩擦不斷,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面對監管的不確定性,不少轉到本港作第二上市,因此長遠而言仍有機會加入滬深港通機制。

受惠「北水」添動力?

受惠「北水」添動力?

慣常留意金融資訊的朋友,相信定必會留意每日「北水淨流入」的情況。無可否認,「北水」對港股市場舉足輕重。根據港交所(388)的資料,2019年度的南向交易成交額達2.48萬億元,年內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買入+賣出)為108億元。

港交所於2018年除了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上市,亦容許未有收入、處於

港交所於2018年除了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上市,亦容許未有收入、處於發展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 Company)來港上市,而這些上市公司的生科股名字後面,會顯示「B」,亦即Biotech Company的簡稱。倘若這些公司期後錄得盈利,並符合一般上市條件後,便會刪去「B」,例如百濟神州(6160)等,而當前仍有「B」的生科股共有22隻。

中央同意加快將未有盈利的生科股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惟未有公佈確實

中央同意加快將未有盈利的生科股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惟未有公佈確實的時間表,而且有關股份大部份仍處於「燒錢」階段,未知何時少有盈利能力,對於「北水」而言,吸引力未必太大。至於阿里巴巴(9988),一直被指「北水」欠奉,連同早前螞蟻集團上市觸礁,以及內地出台《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如今納入港股通落空,將令到阿里股價繼續受壓。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EsquireHK.com屬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roup(SCMP)旗下業務,而SCMP為阿里巴巴持有,特此聲明。)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