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文專欄】香港可能需要共享交通?
隨著Airbnb及Uber在世界興起,以「共享」為理念的平台在兩岸三地相繼出現,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雨傘和籃球,想得出的都有。近日接受媒體訪問,談到「共享交通」這話題,在香港這片彈丸之地,經常面對塞車及搵位難,我想「共享」有可能是解決問題最好出路。

在香港搵位泊車從來都是一個問題,試過週日駕車到銅鑼灣某大商場,排隊超過30分鐘,而實際上,我購物的時間只花了15分鐘,足夠令人沮喪。試過駕車到沙田某屋苑探朋友,等了20分鐘以上,到裡面卻發現大量空車位,因此我相信車位是足夠的,只是你找不到用不到而已。
如果住屋都可以共享,那麼車位可以共享嗎?「共享車位」概念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可能陌生,不過在亞洲不少城市,例如北京、上海、臺北、東京、首爾已經出現。它的理念是,當車主駕車外出後,住宅的車位就會空置,「共用車位」平台收集各家各戶空置車位的資訊,讓公眾搜尋,方便需要駕車到附近的車主使用。

至於為何香港至今未有共享車位出現?我估計首先要多方面配合,始終土地涉及多方面利益,地產發展商、物業管理、租用方如何收費?就算不同區份,不同時間,租賃時間、租金標準已經可以有分別。技術方面,車位資訊要接入雲端,透過手機平台接觸用家,亦有成本開發。

「共用車位」原意雖好,但要經營並普及並非易事,「共享車位」在其他城市成功,很大程度有賴政府推動,政策配合之餘,好多時因為有政府機構帶頭才做得起,至於能否在香港成功,落地並變得普及,同樣地,政府的配合及支持是最大關鍵。
Topic:
YOU MAY LIKE
Esquire_Paper
Esquire Magazine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