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Esquire HK - Katie Ho
  • 06 Aug 2025

李嘉誠又一次出手了,而且動作比過往任何一次都來得決絕。

7月底開始,長實突然在廣州、東莞、中山、惠州等四地釋出超過400個住宅單位,售價最低由人民幣40萬元起跳,不少物業以「車位價」出售,當中不少單位更早於2012至2019年間已完成預售,但多年來去化緩慢。這並非一次普通的促銷,而是一場徹底的「資產出清」。對於身在香港的買家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入市機會;但對熟悉李嘉誠資本邏輯的人而言,這才是真正的看點:一場以「時間換空間」的套現行動,正式啟動。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就在樓市清貨成為焦點的同時,另一則消息亦在網絡掀起風波。

據報李氏家族欲放售位於深水灣道79號的豪宅,傳出叫價50至65億港元。雖然李澤鉅隨即澄清消息屬虛構,並非事實,但整件事的發酵速度與市場反應,已足以說明李嘉誠在資產市場的「風向標效應」依然強大。

這場風波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潛意識集體焦慮的投射:當首富開賣,樓市是否真的走到盡頭了?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然而,若拉長時間線來看,會發現這場動作並非突然起意。

早於2013年,他已陸續出售南京國金中心、北京盈科中心;2021年又脫手成都南城都匯,並以200億出售上海世紀匯予騰訊及寶龍。2024年,更大規模減持海外基建資產。而今次大灣區四城聯手清貨,只不過是這場十年資產重組中的最後一章。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與其說李嘉誠在「撤退」,不如說他比我們早幾步轉彎。

這一波資產變現,不僅是在應對中國樓市下行壓力,更是回應高利率時代的資金配置挑戰。在成本高企、信貸緊縮的大環境下,持有資產不再等於穩健,反而變成一種風險。對於李嘉誠而言,保留現金流、重新調整資產組合,才是「長命百歲」企業家思維的體現。

他不是看淡中國,而是不抱幻想地看待現實。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實在是次大灣區拋售中,明顯針對香港買家。

這不只是語言與法律制度上的親近,更反映出李嘉誠對資產流動性的敏銳判斷,懂得誰手上還有錢,誰對折讓有反應,誰仍願意向上游走。

當不少港人開始思考「北上置業」是否新常態,李氏家族已經率先搭建好舞台,邀請你來「入場」。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要真正理解李嘉誠的思維,必須超越買樓賣樓的表層。

他的眼光從來不止於一地、一業,而是整體資產的全球配置。

當中國市場進入調整期,他可迅速減少投資;當歐洲基建低估,他則逆市買入。

這種從容轉身、全球部署的能力,正是其商業帝國歷經半世紀仍不倒的關鍵。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他的思路不止於「風險管理」,而是一種「資產進化」。

今時今日,他的投資組合早已從地產橫跨到基建、公用事業、能源、電訊、物流,真正實現「現金為王+分散配置」。

這次在大灣區的出貨行動,應是盡快套現,為下一場戰役準備好更多子彈。

據德銀與摩根士丹利的2025年中期報告,粵港澳大灣區的二線及以下城市房價預期未來三年內增長率將低於3%,但包括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核心城市的不動產回報預測均在6%以上。

若以機構視角衡量,李氏家族此刻的資產流轉,不過是將低效資本重配至風險更可控、回報更清晰的區域,沒有政治色彩,只有現實考量。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李嘉誠又出手!平價拋售大灣區物業 樓市末日真係嚟緊?

在這場結構性洗牌裡,李嘉誠或許已不再親身操盤,但他的策略仍像一條暗河,時時刻刻影響着香港和華人資本世界的方向。

他讓我們看到,真正高明的退出,從來不是在危機中倉皇離場,而是能提早識別趨勢,並悄然換位,永遠站在風的上游。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Esquire Picks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